似曾相識的感覺可以用網格細胞來解釋嗎?

似曾相識的感覺可以用網格細胞來解釋嗎?

似曾相識的感覺可以用網格細胞來解釋嗎? —Robyn Ganeles,舊金山

挪威科技大學神經科學家埃德瓦爾·莫索爾 回答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因為網格細胞參與處理我們周圍環境的空間資訊,位於大腦區域,該區域是更大的記憶系統的一部分,被認為與熟悉感有關。然而,在詳細考慮了它們的功能之後,我認為似乎更有可能的是,另一組神經元,即位置細胞,在為我們提供對新場所的熟悉感——一種被稱為“似曾到訪”的感覺——方面發揮著更強大的作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任何環境中,大腦都必須跟蹤周圍區域內的不同位置(例如,廚房的餐桌與冰箱前)。它還必須注意這些不同地點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餐桌在冰箱右側三英尺處)。位置細胞參與前一種型別的處理;每個位置細胞對應於環境中的特定位置,並在您經過該地點時放電。

相比之下,網格細胞在一個網路中工作,以產生一種內部座標系,記錄有關距離和方向的資訊。這些神經元不對應於特定位置,而是在任何設定中的幾個規則間隔的點上變得活躍。這些細胞相對於彼此和外部環境的幾何排列,最終幫助我們形成特定環境的心理地圖。

網格細胞位於內嗅皮層,這是一個在大腦區域,在將資訊傳送到海馬體之前處理資訊,海馬體是位置細胞所在的位置。因為我們知道位置細胞對於幾乎每一種體驗都具有獨特的放電模式,所以很可能是海馬體,而不是主要由內嗅皮層,來決定一個地點是新的還是正在重訪。當一個陌生的地方被體驗為熟悉時,可能是因為該地點啟用的位置細胞集合恰好類似於先前地點引發的活動模式。

老年人的典型睡眠時間表是否具有生理益處,還是僅僅反映了代際趨勢? —Shannon Atkinson,北卡羅來納州羅利

華盛頓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邁克爾·V·維蒂耶洛 回答

不太可能 “老年人的典型睡眠時間表” 反映了代際趨勢或傳達任何生理益處。沒有證據支援以下觀點:發達國家老年人的典型睡眠時間表——以更早的睡眠和起床時間、更少的總睡眠時間和更多的夜間覺醒為標誌——是同生群效應(即,由於在特定時期長大或生活而產生的結果)。少數研究人們睡眠模式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研究表明,人類一生中睡眠模式的變化是緩慢且漸進的。如果存在特定的同生群或代際差異,這種有規律的、漸進的變化模式將更難以預測。

鑑於老年人的睡眠模式出現在這些個體能夠繁殖之後很久,它們可能不會帶來任何生理益處。更有可能的是,它們反映了人們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生物和社會變化。生物學變化包括身體潛在的晝夜節律的改變,這有助於調節睡眠的時間和深度,以及與年齡相關的穩態睡眠驅動力的降低,穩態睡眠驅動力是一種代謝過程,會導致在清醒一段時間後產生睡眠傾向。

其他可能影響老年人睡眠質量和時間的因素包括疾病的患病率增加,例如骨關節炎,這會直接擾亂睡眠,以及原發性睡眠障礙的存在,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或不寧腿綜合徵。各種行為和環境因素也可能擾亂睡眠。許多這些變數,例如不規律的睡眠時間表、在床上停留時間過長以及不利於睡眠的床上用品或臥室,都可以進行調整以改善睡眠。

有關衰老對睡眠的影響的全面回顧,包括最大程度提高睡眠質量的建議,可以在國家睡眠基金會找到:www.sleepfoundation.org

SA Mind Vol 19 Issue 2本文最初以“大腦提問”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19卷第2期(),第84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408-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