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 世紀初以來,美洲獅(Puma concolor)就未曾在俄克拉荷馬州、密蘇里州和中西部其他州生活過。根據《野生動物管理雜誌》六月發表的研究,現在這些貓科動物正在返回並重新populate其以前的一些中西部棲息地。
美洲獅曾經遍佈美國和加拿大大部分地區,但為了保護牲畜和人類免受通常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掠食者”的侵害,各州出資懸賞捕殺,導致這種貓科動物在北美東部和中西部地區被消滅。到 20 世紀下半葉,它們主要侷限於落基山脈以西的州和省份。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情況開始對美洲獅有利轉,各州陸續取消了懸賞,並將這種動物列為受管理的狩獵物種。現在,在俄克拉荷馬州、密蘇里州、阿肯色州、伊利諾伊州以及中西部地區內外的其他美國州和加拿大省份都發現了它們的身影,而且根據新的論文,目擊事件越來越頻繁。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明尼蘇達大學極地地理空間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米歇爾·拉魯埃解釋說,擴張是由美洲獅的獨居、領地性習性驅動的。“當雌性美洲獅產下雄性後代時,它們必須從出生地分散開來,”她說,這可以防止雄性與其雌性親屬近親繁殖,並幫助它們避免與年齡較大、更強大的雄性發生衝突。拉魯埃和她的研究同事檢查了 1990 年至 2008 年間 178 起經證實的美國中西部美洲獅目擊事件。這些事件包括屍體,以及糞便和足跡,以及相機和影片證據。在此期間,經證實的目擊事件數量逐年穩步增加,從 1990 年的 2 只增加到 2008 年的 34 只。相比之下,北美美洲獅的總數量估計約為 30,000 只。在 56 具屍體中,76% 是雄性,這符合該性別作為該物種主要傳播者的角色。
拉魯埃說,這種趨勢可能只是美洲獅重新colonizing中西部的開始。“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提出更多問題:它們最終會去哪裡,數量會是多少,以及它們將如何與它們的生態系統互動?”拉魯埃和她的合著者建議野生動物專業人士開始考慮“在可能遇到分散的美洲獅的地區開展公眾意識宣傳活動”,因為這些中西部州的人們不習慣與大型掠食者共同生活。
改編自 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extinction-countdown 上的“滅絕倒計時”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