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藥物開發研究中心 (CSDD) 釋出的一份新報告指出,獲得市場批准的處方藥開發成本為 26 億美元,比該中心在 2003 年的估計值增加了 145%(已根據通貨膨脹進行校正)。
CSDD 的發現是藥物行業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基於 14 億美元的平均自付成本,以及投資者在藥物候選者開發過程中花費的 10 多年時間裡放棄的 12 億美元的收益估計。該中心的分析借鑑了 10 家制藥公司提供的關於 1995 年至 2007 年間首次在人體中測試的 106 種隨機選擇的藥物的資訊。
該研究得出結論,在批准後開發(測試新適應症、配方和劑量強度的研究)方面又花費了 3.12 億美元,生命週期成本為 29 億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近年來為提高製藥研發效率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成本仍在急劇上升。根據 CSDD 的說法,抵消任何此類節省的是臨床試驗複雜性增加、更加關注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以及保險公司尋求比較藥物有效性資料的測試所導致的高成本。
CSDD 經濟分析主任兼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 Joseph A. DiMasi 指出藥物開發中高昂的失敗成本,他說,他所在小組的分析考慮了不成功專案的成本。
風險投資公司 PureTech 的高階合夥人、輝瑞公司前研發主管 John LaMattina 說,他在報告發布後幾個小時內就看到了戰線的形成。“人們會自動認為製藥公司,尤其是美國製藥研究與製造商協會,真的會利用這一點來為高昂的藥物成本辯護。”
LaMattina 反駁說,定價應該基於藥物為患者帶來的價值,而不是研發成本。他補充說,滿足保險公司確定價值的新要求,已經提高了開發成本,其速度遠遠超過了傾向於解決早期研究的效率努力。
LaMattina 說:“塔夫茨研究的價值在於它幫助公眾瞭解這是一項高風險、高成本且長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