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線並非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

新研究發現,宇宙射線在全球變暖中最多隻起了非常小的作用

倫敦 – 根據兩位英國科學家的說法,太陽活動、太陽黑子和宇宙射線及其對雲層的影響,對全球變暖的貢獻不超過 10%。

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結果,再次證實了基本的科學原理,即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增加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他們還重新審視了氣候變化否認者提出的另一種情況:是太陽活動的變化,而不是我們導致地球變暖。

兩位科學家,蘭卡斯特大學的特里·斯隆和達勒姆大學的阿諾德·沃爾芬代爾爵士得出結論,太陽活動的變化及其對阻擋宇宙射線的影響,都不能成為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雲層及其透過將陽光反射回太空來保持地球表面涼爽的作用,一直是氣候變化科學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一。

太陽黑子和宇宙射線在形成雲層中的公認作用,一直是氣候變化否認者的肥沃土壤,他們對人為氣候變化(換句話說,由人類引起的變化)是否正在發生表示懷疑。

太陽黑子活動以 11 年為週期起伏,透過定期增加太陽風(太陽發射的帶電粒子流)來減少宇宙射線通量。

太陽風更大的磁場會偏轉一些原本會從銀河系其他地方撞擊地球的宇宙射線。因此,如果宇宙射線和雲層形成之間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太陽黑子活動的增加可能會減少雲覆蓋。

為了試圖量化太陽活動(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透過宇宙射線)在 20 世紀可能對全球氣溫產生的影響,斯隆和沃爾芬代爾將進入大氣層的宇宙射線速率資料與追溯到 1955 年的全球氣溫記錄進行了比較。

他們發現宇宙射線和全球氣溫之間每 22 年會出現一次小的相關性;然而,宇宙射線速率的變化滯後於氣溫變化一到兩年,這表明氣溫上升的原因可能不是宇宙射線和雲層形成,而是可能由太陽的直接影響引起。

透過將宇宙射線速率和氣溫的微小振盪與 1955 年以來的總體趨勢進行比較,斯隆和沃爾芬代爾發現,在此期間觀察到的全球變暖中,不到 14% 可能由太陽活動引起。

為了驗證他們的發現,他們回顧了他們自己之前的研究以及他們能找到的所有相關主題的研究,以檢視他們是否能找到其他證據表明太陽活動與全球氣溫升高之間存在聯絡。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總體而言,太陽活動的變化(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透過宇宙射線)的貢獻甚至更小,對 20 世紀全球變暖的貢獻不可能超過 10%。

斯隆和沃爾芬代爾還討論了瑞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的一項名為 CLOUD 的實驗的結果,該實驗中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宇宙射線如何使大氣中的氣溶膠電離或帶電,從而影響雲的形成方式。他們還檢查了實際事件中導致大氣中發生大規模電離的情況。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和核武器試驗等事件應該會影響大氣中的氣溶膠產生,但沒有觀察到此類影響。

斯隆說:“我們的論文回顧了我們的工作,試圖找到宇宙射線和雲層形成與全球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絡。”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太陽活動變化的貢獻水平不到 20 世紀觀測到的全球變暖的 10%。由於這項工作和其他工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尚未發現宇宙射線變化與雲量之間存在可靠的關聯。”

保羅·布朗是氣候新聞網路的編輯,該新聞服務機構向世界各地的媒體提供有關氣候變化的新聞和評論。《每日氣候》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本文最初發表於《每日氣候》,這是環境健康科學(一家非營利性媒體公司)出版的氣候變化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