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個國家於去年12月在巴黎最終達成的協議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氣候協議,但一些企業領導人、金融監管機構和資金管理者記住它的另一個原因是:商業界看待全球變暖的方式發生了轉變。
“我們首次看到私營部門的格局發生了真正的變化,”敦促從化石燃料轉向的其他投資者和公司組織“我們意味著商業”的政策主管愛德華·卡梅倫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巴黎協議帶來的日益增長的勢頭。”
可持續投資倡導組織Ceres的主席明迪·盧伯表示,在之前的五次聯合國氣候會議上,商業和金融界甚至沒有認真的參與。在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宣佈2016年的前三個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月時,盧伯表示,《巴黎協定》在其範圍和願景上是“非凡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她說:“我們簽署這項特殊協議的事實應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開始。”
超過150個國家的代表將於明天在紐約市簽署《巴黎協定》(見相關報道)。
在明天的儀式之前,數百家公司表達了對巴黎協議的支援,而那些花費數百萬美元用於能源成本的藍籌公司,以及它們的前輩可能反對氣候法規的公司,現在都支援減碳努力。
一些公司甚至承諾保護美國環保署的關鍵氣候法規,使其免受法院的挑戰(能源電訊,4月1日)。
谷歌能源和可持續發展高階政策顧問邁克爾·特雷爾說:“讓我們感到興奮的是,看到有這麼多公司加入了進來。”本月,谷歌加入了亞馬遜公司、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的行列,提交了一份法律 簡報,以支援美國環保署的清潔電力計劃。
谷歌,現在正式名稱為Alphabet公司,承諾購買超過2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特雷爾表示,這一目標將使這家科技巨頭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購買者,而不是公用事業公司。
他說,對於支援氣候法規的企業,“我認為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勢頭”。“我們得到了私營部門的強烈承諾。”
行業正在加強
昨天,包括希爾頓全球控股公司、惠普公司、強生公司、歐萊雅美國分公司和salesforce.com公司在內的100多家公司在一封信中認可了巴黎協議和美國環保署的清潔電力計劃。該法規是美國談判代表在巴黎會談期間獲得國際支援的關鍵組成部分。
盧伯說:“他們都用同樣的聲音說話。”她說,這110家公司“想要低碳電力”和穩定的能源供應。
在上週的一份單獨的支援性宣告中,超過400家機構投資者共同管理著超過24萬億美元的資產,他們敦促各國政府支援擴大低碳燃料來源,建立“在經濟上有意義的”碳價格,並制定消除化石燃料補貼的計劃。
他們寫道:“《巴黎協定》是一項歷史性的突破,它向投資者發出了明確的訊號。”
他們補充說:“[該協議]提供了正確的框架,以觸發大量投資,從而為低於2度的路徑敞開大門,”他們指的是被廣泛接受的在不引發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最大升溫。
在美國市場運營的少數能源行業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卡爾平公司、太平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力拓公司、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和西門子公司等——也敦促政界人士迅速採取行動執行《巴黎協定》。
他們表示,強有力地執行巴黎協議將使世界商業界進入一個不再依賴化石燃料的經濟體。
宜家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史蒂夫·霍華德表示,在未來幾十年裡,人類將“把巴黎協議視為碳經濟和清潔經濟之間的轉折點”。“這是一項系統性的、全球範圍的經濟脫碳努力。”
宜家長期以來一直談論其在減少能源消耗方面的努力。這家瑞典傢俱製造商已完成其到2020年所有運營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的70%。它的目標是到2020年重複使用或回收90%的廢棄物,並且還在三個市場銷售太陽能電池板。霍華德說,該公司將在未來一年半內將太陽能電池板產品新增到另外九個市場。
他說:“我們正在深入研究我們的供應鏈,以追逐每一噸碳排放。”
不過,動員足夠的投資以遏制氣候變化的任務令人生畏。
世界銀行去年表示,全球經濟必須籌集90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能源和土地利用專案,以防止全球氣溫上升超過2攝氏度。
批評人士抨擊“命令和控制”法規
但一些行業組織對國際領導人在巴黎達成的協議並不熱衷。
該行業在美國最大的貿易集團全國製造商協會的能源和資源政策副總裁羅斯·艾森伯格表示:“美國製造商相信在巴黎達成的減少和穩定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協議的精神。”
他說:“然而,我們仍然非常關注為履行在巴黎做出的承諾而制定和將要制定的國內政策。”“政府制定的法規或政策應促進製造商的競爭性市場,這是我們防止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佳武器。”
美國石油學會在一份電子郵件宣告中表示,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石油學會表示:“這種情況的發生並沒有受到命令和控制式的監管幹預。”“我們的成功不是由政府強制或立法法令推動的,而是透過創新、投資和創業精神推動的。”
美國商會發言人提供了一個由商會工作人員斯蒂芬·尤勒撰寫的部落格文章連結,尤勒在文中表示,美國代表在巴黎做出的美國氣候承諾是不現實的。
商會和全國製造商協會都在法庭上挑戰清潔電力計劃。
行業利益仍然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自1995年聯合國在柏林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一次會議以來,氣候變化已發展成為經濟監管機構、金融專家和私營部門領導人微妙但持續的主題。
從去年年初開始,英格蘭銀行的官員就氣候變化帶來的金融損失發表演講。
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最近在世界銀行表示,在金融界,只有保險公司傳統上真正擔心氣候變化風險。
他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會議》的交付將真正改變這一點。”
只有三分之一的“頂級公司”充分披露了它們的氣候風險。由20國集團支援的私營部門組織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氣候披露仍然“分散且不完整”(氣候電訊,4月4日)。
卡尼表示,20國集團還在努力在今年建立一個更大、更透明的綠色債券市場,他告訴聽眾,這樣一個穩定、收益穩定的資產池的好處將是巨大的。
他說,機構投資者手中大約100萬億美元的固定收益資產中,只有不到1%的資產“可以近似於可再生能源或綠色金融”。“所以有大量的資金。”
卡尼繼續說道:“金融部門需要的是推動,相信這種投資將發生在低碳機會中,然後這種專業知識就會到來。”
法國和孟加拉國的央行行長在巴黎峰會之前和之後不久都警告說,應該監測氣候變化帶來的經濟危害(氣候電訊,1月15日)。
谷歌和宜家是向低排放技術轉移資金的先鋒,官員們表示,這項決定在財務上是明智的。
谷歌的特雷爾表示,使用可再生能源為耗電的資料中心供電可以防止化石燃料成本出現意外的價格飆升。他說:“我們的業務依賴於能源。”
在宜家,霍華德表示,氣候變化已經留下了它的印記——從供應鏈中損壞棉花的極端天氣,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中斷供應的洪水,以及給該公司在布魯克林紅鉤區造成900萬美元損失的超級風暴桑迪。
在10個領域活躍的印度170億美元的企業集團馬恆達公司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阿尼爾班·戈什表示,在經歷了兩年造成數百人死亡的創紀錄高溫之後,印度目前正經歷有史以來最低的水位。
他說:“對低碳道路的追求必須堅持不懈。”戈什表示,可持續性不再被視為成本,而是被視為“從復興角度來看”的機遇。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電訊》 www.eenews.net, 202-628-6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