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擾亂毛蟲消化系統以保護自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多種植物透過合成物質來應對植食性害蟲的侵襲,阻止它們繼續啃食。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快速起效的自衛方式,某些品種的玉米利用這種方式來抵抗試圖以它們為食的毛蟲。這項研究結果本週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線上發表,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保護玉米作物免受飢餓的入侵者的侵害。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 Tibor Pechan 及其同事研究了一種能夠抵抗秋粘蟲(見圖片)和西南玉米螟侵襲的玉米品種,以確定其防禦機制。他們確定,關鍵在於一種名為 33-kDa 的獨特酶的產生,這種酶是植物在遭受攻擊後一小時內製造出來的。以產生這種酶的玉米為食的毛蟲,其生長尺寸僅為以不產生 33-kDa 的品種為食的毛蟲的一半。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研究了受影響的昆蟲,並確定這種酶會干擾毛蟲胃部的內膜。報告指出,這種內膜是“毛蟲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這種破壞會損害毛蟲吸收營養的能力,並使其更容易受到毒素和病原體的侵害。在第二項測試中,科學家們對植物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使其過量表達 33-kDa,並觀察到結果更加明顯。在轉基因植物上飼養的毛蟲,其尺寸僅為在普通玉米上飼養的同類毛蟲的四分之一。由於 33-kDa 對人類消化系統沒有影響,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可能在農業生物技術中具有應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