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當德軍從75英里外用其最大的火炮瞄準巴黎時,部隊調整了彈道,考慮了許多在威力較小的火炮中可以忽略的因素。特別是,地球自轉的微妙影響——科里奧利效應或力——會使他們的所有射擊偏移大約半英里。
幾十年前,一位名叫加斯帕德-古斯塔夫·德·科里奧利的巴黎科學家寫下了描述這種效應的方程,作為他1835年分析帶旋轉部件的機器(如水車)的論文的一部分。科里奧利效應可能出現在任何涉及旋轉的情況下。例如,如果你站在一個逆時針旋轉的旋轉木馬上,向任何方向扔球,你會看到球的軌跡向右彎曲。站在旋轉木馬旁邊的人會看到球沿直線運動,但在你的旋轉參考系中,球的運動方向會順時針旋轉。似乎有一個新的力作用在球上。在旋轉的地球上,我們看到一個類似的(但弱得多的)力作用在運動物體上。
除了使遠端炮彈和彈道導彈的路徑發生偏轉外,科里奧利效應也是導致氣旋(包括颶風和颱風)在赤道以南順時針旋轉,在赤道以北逆時針旋轉的原因。實際上,科里奧利效應是風通常傾向於圍繞高壓和低壓區域流動的原因,與天氣地圖上的等壓線(“等壓線”)平行,而不是垂直於等壓線直接從高壓流向低壓。在北半球,空氣徑向向內穿過等壓線流向低壓時,會向右偏轉。運動達到穩態,風圍繞低壓區環繞——壓力梯度向內推,科里奧利力向外推。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下水道里的水在南半球向一個方向旋轉,而在北半球向相反方向旋轉。這種說法是 myth:雖然科里奧利力足夠強大,可以在數百英里的範圍內持續數天引導颶風的風向,但它太弱了,無法在水流下水道的短短幾秒鐘內攪動一小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