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美麗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這些水域中共存著 100 多種珊瑚; 每年夏天,在同樣的幾個滿月之夜,它們都會同時產卵,在水面上形成一層薄薄的粉紅色混合卵和精子。 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在有如此非凡的跨物種繁殖機會的情況下,這些生物是如何保持其身份的。 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正在提供一些答案。
哈佛大學的 Steven Vollmer 和他的同事們檢查了他們最初認為在加勒比海是三種截然不同的鹿角珊瑚屬珊瑚物種。 但在進一步的基因表徵中,該團隊發現實際上只存在兩個不同的物種。 第三種是前兩種的雜交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無菌的:它不能與其兩個親本物種雜交,否則會稀釋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 然而,這個群體中的成員可以透過克隆自身進行繁殖,產生研究人員所說的“不朽的騾子”——這些動物擁有與親本雜交種相同的基因構成,並且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有趣的是,雜交種有兩種不同的物理形態,“灌木狀”和“掌狀”。 研究人員發現,生物的形態取決於卵來自哪個物種。 看來,母系線粒體 DNA 和卵細胞質決定了後代採取的形式。 這樣,跨物種的後代不僅不會降低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反而會增強珊瑚礁的形態和生態變異。
新發現能否幫助解釋其他珊瑚水域的生物多樣性? 該團隊假設他們在加勒比海觀察到的相同影響也可能發生在其他地方。 Vollmer 說:“顯而易見的下一步是,在高度多樣化的印度-太平洋珊瑚礁中尋找不朽的騾子,並確定它們如何影響這些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