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被固定在某個地方時,很難與異性求愛,這解釋了為什麼珊瑚蟲——外骨骼構成珊瑚的微小生物——不透過交配繁殖。相反,它們將數百萬的精子和卵子釋放到海中,在那裡它們漂浮到海面,碰撞,形成幼蟲並漂走,形成新的珊瑚礁。
珊瑚蟲可能對它們的“配偶”並不挑剔,但它們對時間卻很講究。珊瑚礁中的珊瑚蟲會在一年中連續一晚或幾晚的快速狂潮中同時“噴射”它們的卵子和精子——它們通常在滿月後的傍晚日落後不久這樣做。科學家們現在開始解開這種同步性的奧秘。
由於珊瑚蟲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科學家們一直困惑於單個珊瑚蟲如何彼此之間如此協調。珊瑚礁通常會在夏季滿月期間選擇一天在黃昏時分噴射大約 20 分鐘左右。儘管科學家們尚未就珊瑚如何知道在哪個月份產卵達成一致意見,但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艾莉森·斯威尼選擇了一個更狹窄的問題:珊瑚如何選擇精確的噴射時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斯威尼懷疑黃昏天空中的色調從紅色向藍色的轉變是珊瑚蟲的訊號。在滿月之前,月亮在日落之前到達天空,並反射落日紅色的光線,使整個天空略微變紅。就在滿月之後,當日落先於月出時,月亮不再在那裡反射粉紅色,因此黃昏變成藍色。
為了驗證她的假設,斯威尼帶領一個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杜克大學的團隊於 2009 年 8 月前往維爾京群島。他們在他們認為麋角珊瑚(一種常見的加勒比珊瑚)會釋放卵子和精子的時候,觀察了六個晚上。在附近,他們從浮動光譜儀上將光纜懸掛到珊瑚礁深度——水下約 2.5 米處。他們注意到每個黃昏海洋顏色的變化。始終如一地,它反映了天空的顏色。珊瑚在湛藍的黃昏時產卵:滿月後的第三和第四個晚上,在晚上 9:20 到晚上 9:50 之間。
斯威尼的團隊在 2 月的《實驗生物學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她認為像海膽(也將繁殖與月球週期聯絡起來)一樣,麋角珊瑚透過皮膚“看到”顏色變化,皮膚中含有類似於人類視網膜中的光感受器。她還不確定為什麼它們更喜歡藍色色調而不是紅色。但是,當受體識別出正確的顏色時,生化反應可能會在整個珊瑚礁中蔓延——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