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著名期刊已決定撤回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 Ranga Dias 的一篇論文,他曾就發現室溫超導體——一種無需任何冷卻即可零電阻導電的材料——提出有爭議的主張。即將到來的撤稿,針對的是《物理評論快報》(PRL) 於 2021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意義重大,因為《自然》新聞團隊瞭解到,這是對明顯的資料捏造進行調查的結果。
在PRL做出決定之前,此前已有指控稱 Dias 大量抄襲了他的博士論文,並且去年 9 月《自然》雜誌撤回了 Dias 關於室溫超導的一篇論文。(《自然》新聞團隊獨立於其期刊團隊。)
去年,PRL 收到了電子郵件,表達了對 Dias 的 PRL 論文中可能存在資料捏造的擔憂——該研究不是關於室溫超導,而是關於二硫化錳 (MnS2) 的電學性質——該期刊委託四位獨立審稿人進行了調查。《自然》新聞團隊從要求匿名的訊息來源處獲得了關於調查的檔案,包括電子郵件和三份結果報告。“調查結果令人信服地支援了資料捏造/偽造的指控,”PRL 的編輯在《自然》獲得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美國物理學會 (PRL 的出版方) 的執行編輯 Jessica Thomas 拒絕置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作為調查的一部分,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物理學家 Ashkan Salamat 是 Dias 的長期合作者,他提供了他聲稱用於建立 PRL 論文中圖表的原始資料。但所有四位調查人員都發現 Salamat 提供的資料與論文中的圖表不符。其中兩位審稿人在他們的報告中寫道,他們的調查結論“描繪了一幅非常令人不安的畫面,即明顯的資料捏造,然後試圖掩蓋或隱瞞 [原文如此] 事實。我們敦促立即撤回該論文”。
檔案顯示,PRL 同意調查結果,並將 Salamat 提交的“所謂的原始資料”描述為“似乎是蓄意妨礙調查的行為”。
截至本文釋出時,Salamat 沒有回覆《自然》雜誌的多次置評請求。Dias 透過一位發言人傳送的宣告回應了《自然》雜誌的置評請求。他在宣告中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並明確表示他致力於室溫超導研究。“我們仍然確信,我們的工作中不存在資料捏造、資料操縱或任何其他科學不端行為,”宣告說。“儘管遭受了挫折,我們仍然對繼續我們的工作充滿熱情。”
激烈的辯論
當 Dias 及其合作者於 2020 年 10 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報告稱他們創造了一種在約 15 ºC 和超過一百萬個大氣壓的極端壓力下工作的超導體時,他們立即成為頭條新聞。大多數超導體僅在低於 200 開爾文(−73.15 ºC)的低溫下工作。其他研究人員無法重現這些結果,去年,《自然》雜誌撤回了這篇文章。撤稿沒有提及不當行為。該雜誌的首席物理科學編輯 Karl Ziemelis 解釋說,調查結果發現了“資料處理違規行為”。“我們對這篇論文的整體性失去了信心,並正式撤回了它。我們對這項工作的更廣泛調查在那時停止了,”他說。
今年早些時候,Dias 及其同事在《自然》雜誌上再次發表了一項更驚人的宣告:一種由鎦、氫和氮 (Lu-H-N) 製成的新材料可以在室溫和相對較低的壓力下保持超導狀態。找到一種在環境條件下成為超導體的材料一直是物理學家的目標:環境超導體的應用包括節能計算機晶片和用於磁共振成像 (MRI) 機器的強大磁體。但是,由於 2022 年《自然》雜誌的撤稿——以及現在即將到來的 PRL 撤稿——許多物理學家也對 Lu-H-N 的結果持懷疑態度。
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物理學家 Peter Armitage 一直在關注這場爭議,他說:“我現在實在看不出我們如何能夠信任 [Dias 和 Salamat] 的任何東西。”
當被問及學術界對《自然》雜誌發表的 Dias 研究的信任度時,Ziemelis 解釋說,每份稿件都經過獨立評估,這表明 2022 年的撤稿對今年發表的論文的審議沒有影響。“我們的編輯 [關於接受稿件] 的決定完全基於研究是否符合我們的發表標準,”他說。“如果有人向我們提出疑慮,我們始終會認真調查。”
指控浮出水面
2021 年 PRL 論文中的資料問題在去年年底浮出水面,原因是佛羅里達大學蓋恩斯維爾分校的物理學家 James Hamlin 注意到,他自己 2007 年的博士論文中的文字出現在 Dias 2013 年的論文中。這促使 Hamlin 仔細審查 Dias 的工作。
Hamlin 瀏覽了 Dias 論文中的圖表,並將它們與 Dias 最近論文中的圖表進行比較,他注意到 Dias 論文中討論的四硒化鍺 (GeSe4) 材料的電阻曲線與 PRL 論文中呈現的 MnS2 電阻曲線非常相似。他說,兩條曲線都具有極其相似的曲線,尤其是在低溫下(參見“奇怪的相似性”)。“這似乎很難想象這會完全是巧合。”
來源:Nature
2022 年 10 月 27 日,Hamlin 將他的擔憂傳遞給了 PRL 和該論文的所有作者。其中一位作者,當時在法國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學的物理學家 Simon Kimber,立即感到擔憂並要求撤稿。“當我看到評論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有些不對勁,”Kimber 告訴《自然》雜誌。“資料集中存在的相似性沒有物理學解釋。”除了 Dias 之外,其他作者均未回覆《自然》雜誌的置評請求。
PRL 要求作者對 Hamlin 指出的疑慮做出回應。《自然》雜誌獲得的檔案澄清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今年 2 月 24 日,Salamat 回覆,為資料的完整性辯護,並聲稱其他材料也表現出類似的行為。然而,Kimber 並不信服,3 月 5 日,他給 Salamat 寫了一封回覆,指出 GeSe4 圖中的一個特徵,即 45 開爾文左右的電阻下降,似乎是測量故障造成的。MnS2 圖中也出現了相同的下降,如果兩者是來自不同測量的資料,這應該是不可能的。
幾天後,PRL 證實正在調查該論文,並於 3 月 20 日,線上對其應用了“關注宣告”。
調查資料
在分析資料後,四位調查審稿人中的兩位得出結論,GeSe4 和 MnS2 圖中“相似性的唯一解釋”是資料取自 Dias 2013 年的論文,並用於 2021 年的 PRL 論文中。另一位審稿人在自己的報告中加強了這一結論,他演示了所謂的捏造是如何發生的:該審稿人發現了一個簡單的數學函式,可以將 GeSe4 資料對映到 MnS2 資料上(參見“曲線匹配”)。
來源:Nature
《自然》雜誌發現了這位匿名審稿人的身份,並與他們取得了聯絡。“當你真正看到轉換後的 GeSe4 資料集與所謂的 MnS2 資料之間的高度一致性時,似乎極不可能這會是巧合,”這位審稿人告訴《自然》雜誌。
對於紐約州伊薩卡市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家 David Muller 來說,圍繞 Dias 的撤稿和論文的情況讓他想起了二十年前貝爾實驗室在新澤西州默裡山分部的研究員 Jan Hendrik Schön 被發現偽造資料後進行的一系列撤稿。Muller 說,在 Schön 的案例和他自己的經驗中,“偽造資料的人往往不會只做一次”。
披露:本文作者與 PRL 的執行編輯 Robert Garisto 有親屬關係。兩人沒有就此事進行過聯絡。《自然》雜誌獲得的檔案顯示,Samindranath Mitra 是 PRL 調查的代理執行編輯。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3 年 7 月 25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