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爭議的洞穴發現表明人類到達美洲的時間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考古學家表示,石器文物指向 3 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但並非所有人都信服

Chiquihuite Cave

研究人員在墨西哥奇基維特洞穴中採集樣本,尋找古代 DNA。

考古學家在墨西哥中部山區的洞穴中發掘出證據,表明 3 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該地區,這表明人類到達北美的時間比想象的至少早了 15,000 年。

這一發現包括數百件古代石器,並得到了一項新的統計分析的支援,該分析納入了來自其他地點的資料。但這一結論在一些研究人員中引發了爭議。

密歇根州立大學(位於東蘭辛)的考古學家庫爾特·拉德梅克表示:“當我看到如此驚人的說法時,必須要有證據來證實這個說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洲的第一批人類來自東亞,但他們何時開始到達存在激烈的爭論。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早在13 萬年前,儘管大多數支援這一理論的考古證據存在爭議。例如,一些石器文物非常簡單,懷疑論者認為它們很可能是自然地質過程產生的,而不是人類製造的。主流觀點認為,美洲的人類定居始於大約 15,000 或 16,000 年前,這是基於基因證據和在包括 14,000 年前的蒙特維多二號遺址在內的地點發現的文物。

最新發現於 7 月 22 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對這一共識提出了質疑。自 2012 年以來,由墨西哥薩卡特卡斯自治大學的西普里安·阿爾德萊安領導的團隊一直在發掘奇基維特洞穴,該洞穴位於該國阿斯蒂耶羅山脈,海拔 2,740 米。研究人員發現了近 2,000 件石器,其中 239 件鑲嵌在透過碳年代測定確定為 25,000 至 32,000 年前的礫石層中。

這些最古老的工具數量如此之少,以至於阿爾德萊安認為該遺址只是偶爾被訪問,也許每隔幾十年在特別嚴酷的冬天被用作避難所。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高峰期,26,000 年前,北美將是一個危險的地方。他說:“肯定會有可怕的風暴、冰雹和雪。”他補充說,奇基維特洞穴隔熱良好,可以為任何在場見證暴風雪的人類提供庇護。

麻煩的資料

亞利桑那大學(位於圖森)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弗朗索瓦·拉諾埃表示,該團隊為古代人類居住提供了很好的論據。但他補充說,來自洞穴的資料“眾所周知難以解釋”。石器工具可能由於地質或生物活動而被轉移到更深的層次——可能是被穴居動物移動的——這使得它們看起來比實際的年齡更老。

假設它們真的是石器。“如果一件文物是石器,你會看到邊緣有許多碎片脫落,”拉德梅克說。他在論文的圖片中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明顯證據——中國聊城大學的考古學家本·波特也贊同這一觀點。

阿爾德萊安承認,一些工具可能已經轉移到較低的層次,儘管他說 239 件最古老的工具位於最後一個冰河時代高峰期形成的不可滲透的泥層之下,因此它們至少有那麼古老。他堅稱它們是工具——事實上,他認為其中一些工具帶有明顯的痕跡,表明它們是由從專家那裡學習的初學者製造的。“有人在這個遺址教別人,”他說。

除了石器,該團隊發現的人類存在證據相對較少。由哥本哈根大學的埃斯克·威勒斯萊夫領導的遺傳學家在洞穴泥土中尋找古代人類 DNA,但沒有成功。“當然,我很失望,”阿爾德萊安說。

早期定居者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第二項研究中,阿爾德萊安的兩名共同作者——英國牛津大學的考古學家托馬斯·海厄姆和洛雷娜·貝塞拉-瓦爾迪維亞——將奇基維特洞穴的證據與來自北美 41 個其他考古遺址以及西伯利亞東部和阿拉斯加西部地區(稱為白令陸橋)的資料結合起來,並建立了早期人類定居的統計模型。他們得出結論,人類在北美出現的時間比公認的 15,000-16,000 年前要早得多。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現在應該認真對待這些觀點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 15,000 年前在白令陸橋就有人類活動,這使得他們 20,000 或 30,000 年前出現在墨西哥等地不那麼令人驚訝,”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考古學家約翰·霍菲克說。

其他人則不同意。科林斯說,貝塞拉-瓦爾迪維亞和海厄姆假設像奇基維特洞穴和加拿大育空地區的藍魚洞穴這樣的早期遺址,其文物被測定為 24,000 年前,為人類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證據。“事實遠非如此,”他說。

貝塞拉-瓦爾迪維亞承認,除了蒙特維多二號遺址外,大多數遺址的證據都存在爭議,但她表示,分析有意省略了最具爭議的遺址的資訊,以使論證更有力。

如果北美真的有這麼早的人類存在,那麼他們發生了什麼尚不清楚。“仍然沒有令人信服的遺傳證據表明美洲在 15,000 年前就有人類存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大衛·賴希說。

阿爾德萊安說,遺傳研究表明人類在美洲傳播的時間相對較晚,原因很簡單:像他認為存在於奇基維特洞穴的早期群體並沒有存活下來,無法為現代基因庫做出貢獻。他說:“我絕對支援丟失群體的觀點。”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0 年 7 月 22 日首次發表

Colin Barras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in Ann Arbor, Michigan.

More by Colin Barras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