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雙職工難題 [民意調查結果]

《大眾科學》讀者分享他們在這個長期存在的困境中的個人經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物理學家來說,二體問題有一個解決方案:簡潔的方程式描述了兩個物體相互繞行的運動。但是,當兩位成就斐然的伴侶試圖找到滿意的工作時,職業版的二體問題要複雜得多。
 
《大眾科學》在剛剛過去的 Valentine's Day 釋出了一項調查,以瞭解更多關於二體問題的資訊,共有 1,594 人參與了調查(少於去年的調查,但仍然是一個不錯的參與人數)。大多數受訪者(65%)是女性,平均年齡為 33 歲。令人遺憾的是,89% 的人曾經經歷過或預計會經歷二體問題。
 
略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是學者,這反映了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的普遍性,在學術界,幾乎四分之三的人有工作的伴侶,其中 36% 也是學者。(調查中教授的比例也可能受到我們讀者群的偏差影響。)我們也收到了來自非學術界或科學界人士(28%)和非學術界科學家(21%)的大量回復。學術界以外的評論者指出,這種挑戰在軍人家庭、音樂家、舞蹈家、律師和政府工作人員中也很常見。
 
最能說明問題的答案來自民意調查末尾的公開評論部分。在這裡,人們匿名分享了他們的個人情況,有時包括諸如不可避免的離婚即將來臨等個人細節。一個共同的主題是挫敗感和無助感。“我們現在就處於這種情況,”一位女性學術科學家說,“我們都在找工作,而且令人沮喪和疲憊的是,我們都為此努力了這麼久,才走到這一步。”
 
許多評論者表示,他們曾與伴侶分居兩地,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以便伴侶能夠追求機會。他們指出,人們會因為選擇任何一種選擇而評判他們。似乎無論怎樣,一方或雙方伴侶都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權衡——接受薪水較低、不太有趣的工作,或者遠離彼此或居住在不理想的地點。“唯一讓我感到一絲痛苦的是,人們會假設那些最願意承擔這些代價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最有創造力的人,”一位為了照顧孩子而放棄事業,而丈夫繼續工作的女性說道。這種關係緊張導致了一些分手,但大多數人都堅持了下來。在 323 位公開回復的評論者中,只有 8% 的人表示他們分手了。
 
當調查詢問分居多遠時,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分居兩地。但當問題變為他們會分居多久時,這個數字降至 31%,而 37% 的人表示,如果只分居一年或更短時間,他們會接受。相似數量的參與者表示,他們曾為伴侶搬家,他們的伴侶也曾為他們搬家(分別為 32% 和 33%)。只有 11% 的人表示他們不會為伴侶搬家,5% 的人表示他們的伴侶拒絕為他們搬家。一位評論者建議遵循“最大最小”計劃,即接受“為沒有獲得主要職位的配偶提供最佳前景的職位”。
 
一些評論者還提出了二體問題可能給種族和少數族裔、同性戀者和女性帶來的額外困難,他們已經面臨著不平等的障礙。“我感覺整個情況因我們是一對同性戀伴侶而變得更加複雜,在學術界,我們沒有像異性戀同齡夫婦那樣受到平等對待,”一位學術科學家說,她曾被高選擇性的文理學院提供終身教職職位,但她的伴侶只獲得了兼職級別的任命。“如果我有一個妻子和孩子,情況就會大不相同。”耶魯大學天文學博士後研究員薩布麗娜·林恩·凱爾斯建議,招聘委員會(她發現招聘委員會完全沒有準備好解決二體問題)應在面試結束時提供一份書面調查,詢問候選人是否有其他顧慮或問題。“許多人更不願意大聲說出他們可能在書面形式中自由表達的內容,特別是當顧慮是一個容易勾選的框時,”她說。
 
為雙方伴侶在同一家公司或大學獲得職位可能尤其令人生畏。只有 12% 的受訪者在調查中表示,他們曾成功地為伴侶協商職位,或者他們的伴侶曾為他們協商職位。7% 的人表示他們曾嘗試協商但失敗了。許多評論者表示,大學應該有更好的政策來解決二體問題。並非所有大學都有計劃或資源來幫助第二方在他們的機構或該地區的公司找到工作,儘管有些大學有。正因如此,一位學術科學家稱學術界“非常反家庭”。
 
另一位受訪者,一位學術界的女性科學家,描述了她與伴侶居住在不同的國家,因為他們無法在同一個地點找到工作。展望未來,她說,“問題是:你什麼時候放棄成為一名學者,僅僅為了能和你的伴侶在同一個地方?”
 
在下面的圖表中探索完整結果。 

 

| 建立資訊圖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