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證實:美國人口普查局在二戰期間洩露日裔美國人姓名

政府檔案顯示,該機構向特勤局提供了姓名和地址

儘管幾十年來一直否認,但政府記錄證實,美國人口普查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向美國特勤局提供了日裔美國人的姓名和地址。

人口普查局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問卷詳細,但法律禁止其洩露可能與特定個人相關聯的資料。《1942年第二次戰爭權力法案》暫時廢除了這一保護,以協助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其他六個州圍捕日裔美國人,並將他們監禁在拘留營中。普查局此前已承認,它為此目的提供了關於日裔美國人居住街區的資訊,但它一直堅稱,從未向其他機構提供“微觀資料”,即姓名和關於他們的具體資訊。

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歷史學家瑪戈·安德森和紐約市福特漢姆大學的統計學家威廉·塞爾策的新研究表明,美國商務部的檔案現在顯示,人口普查局遵照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於1943年8月4日提出的要求,提供了華盛頓特區地區所有日裔血統人士的姓名和地點。然而,記錄並未表明普查局被要求或洩露了美國其他地區日裔美國人的此類資訊。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安德森和塞爾策在2000年發現,人口普查局在二戰期間釋出了逐街區的資料,提醒官員注意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愛達荷州和阿肯色州日裔美國人的居住社群。“我們有暗示性但並非非常有力的證據表明,他們也提供了用於監視的微觀資料,”安德森說。

人口普查局沒有此類行動的記錄,因此研究人員轉向商務部首席文書的記錄,該部門根據《第二次戰爭權力法案》接收並有權批准機構間對普查資料的請求。安德森和塞爾策發現了財政部長(特勤局隸屬於財政部)致商務部長(負責監督人口普查局)的備忘錄副本,請求提供資料,以及記錄普查局已提供資料的備忘錄[見下圖]。

普查局的備忘錄上帶有“JC”的首字母,研究人員確定這是時任局長J.C. Capt的首字母。

安德森說:“這表明統計資訊被用於微觀層面,以監視平民人口。”她補充說,她和塞爾策正在審查特勤局的記錄,試圖確定名單上是否有人實際上受到了監視,這一點目前尚不清楚。

1998年至2000年擔任人口普查局局長,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教授的肯尼斯·普雷維特說:“[新的]證據令人信服。”他在2000年就普查局在戰爭期間釋出社群資料公開道歉。“當時,現有證據(和普查局的傳說)認為,沒有……釋出微觀資料,”他說。“現在不能再說這樣的話了。”

新披露的檔案顯示,人口普查官員在收到請求後僅僅七天就釋出了資訊。塞爾策說,考慮到官僚機構以繁文縟節而聞名,“這讓我們相信這是一條成熟的途徑”,這意味著在1942年3月(當時法律對保密性的保護被暫停)至1943年8月的請求之間,可能多次發生此類披露。

安德森說,微觀資料對於官員們所謂的“清理”可能逃脫拘禁的日裔美國人將非常有用。

研究人員發現了執法或監視機構提出的五項後續披露請求的參考文獻,包括聯邦調查局,但這些請求均與日裔美國人無關。

立法者在1947年恢復了人口普查資料的保密性。

塞爾策指出,官方而言,特勤局在1943年提出請求是基於對總統安全的擔憂,原因是據稱在1942年3月發生了一起事件,一名日裔美國男子在從洛杉磯到加利福尼亞州歐文斯谷曼扎納爾拘留營的火車上,告訴另一名乘客他們應該有“膽量”殺死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

塞爾策說,該事件發生在特勤局提出請求的17個月前,在此期間,該男子因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療,因此不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

研究人員在今天於紐約市舉行的美國人口協會年會上提交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儘管當時的披露是合法的,但在道德上是可疑的,並且可能對2010年的人口普查產生影響。美國設有獨立的機構,用於收集有關個人和企業行為的統計資訊,以及所謂的行政職能——稅收、監管和調查這些活動。

安德森說:“這些系統之間必須在某種意義上存在防火牆。”她說,如果一家公司表面上為了記錄國民經濟增長而提交資訊,但資料最終落入反壟斷部門,“那麼下次人口普查時,他們將無法獲得這些資訊。”

前局長普雷維特說,人口普查資料通常用於執行《國家投票權法》和其他政策,但不會以可用於識別特定個人的種族、性別、年齡、地址或其他資訊的形式使用。人口普查資訊的法律保密性可以追溯到1910年,1954年它成為美國法典第13編的一部分,其中規定了人口普查的範圍和頻率。

人口普查局分析和執行支援辦公室主任克麗斯塔·瓊斯說:“今天的法律與1943年非常不同。”她說,“我們向任何聯邦機構或任何組織釋出的任何資訊……所有這些資料都經過審查”,以防止個人資訊洩露。

瓊斯說,人口普查局在2002年向美國國土安全部提供了關於阿拉伯裔美國人居住街區的資料,但這些資訊已經是公開可用的。有爭議的《愛國者法案》(在9/11襲擊事件後透過,並被批評者斥為對隱私的侵蝕)中的一項條款允許各機構訪問大學(包括飛行員培訓計劃)收集的個人調查資料。

前局長普雷維特說,在過去的六十年中,人口普查局大大改進了其保密措施。他指出,與信用卡公司甚至電子收費站提供的更詳細的資訊相比,人口普查資料作為監視資料來源的價值越來越低。

然而,他說,“我認為人口普查局必須竭盡全力維護公眾的信心和信任。”公眾的懷疑——無論是否有根據——都可能破壞準確的人口普查資料的收集,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公共衛生研究人員都在使用這些資料,他說。

“得知此事,我感到難過,”他談到這項新發現時說。“如果事實確實如此,而現在看來確實如此,那麼繼續否認其發生將更加令人難過。除非你知道過去的錯誤,否則你無法從中學習和糾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