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震盪研究意見相左

新研究表明,第二次和第三次腦震盪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但許多腦震盪一開始就沒有得到充分的識別

關於腦震盪的長期滯後且不斷增長的研究為當今的年輕運動員、家長和教練提供了更多關於識別和治療頭部損傷的資訊——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是可靠的。例如,一項關於青少年腦震盪的新研究提供了關於恢復時間的寶貴資訊,而第二項新研究中可能存在缺陷的結論則說明了研究青少年腦震盪的最大挑戰之一——漏診。

估計,每年有 17 萬名兒童因腦震盪去急診室就診,但這個數字並沒有包括在醫院外由運動教練、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治療的數百萬例病例。報告腦震盪最多的運動是男孩的橄欖球和女孩的足球,但騎腳踏車、籃球和遊樂場活動也是兒童遭受這些頭部損傷的最常見方式。症狀可能包括頭暈、疲勞、噁心、頭痛和記憶力或注意力問題。在確定腦震盪後,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身體和認知休息,儘管所需的休息量在醫學上並不總是明確的。

第一項研究於 6 月 10 日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在過去一年內遭受過一次或多次腦震盪,恢復時間會延長兩到三倍,這進一步支援了“對年輕運動員在腦震盪後重返運動持謹慎態度”的原因,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主要作者馬修·A·艾森伯格說。艾森伯格的研究指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如果損傷沒有得到正確識別,則更難確保孩子在遭受額外腦震盪後有更多時間休息。事實上,據波士頓大學創傷性腦病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伯特·坎圖克里斯·諾溫斯基稱,在體育運動中,估計有 70% 到 90% 的腦震盪從未被診斷出來。

發表在 6 月 6 日《兒科雜誌》上的第二項研究 (pdf)的方法論缺陷,無意中闡明瞭這種情況發生的一種方式。該研究由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安東尼·P·孔託斯領導,聲稱發現學齡前橄欖球訓練期間發生的腦震盪比比賽期間發生的腦震盪少,但坎圖和諾溫斯基表示,這實際上只是表明由於訓練場上缺乏訓練有素的觀察員,有多少腦震盪在訓練期間被遺漏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撞擊會使預後惡化

在艾森伯格的研究中,280 名年齡在 11 歲到 22 歲之間的患者在因腦震盪(定義為改變精神狀態的頭部損傷或在隨後的四個小時內出現任何新症狀)接受急診室治療後,接受了長達 12 周的檢查。大約 64% 的腦震盪是由運動引起的,主要是曲棍球、足球、橄欖球和籃球。

沒有先前診斷出腦震盪的青少年平均需要 12 天才能使所有症狀消退,而有任何腦震盪病史的青少年平均需要 22 天。如果他們的腦震盪發生在過去一年內,患者恢復的時間大約是三倍(平均 35 天)。如果他們過去有多次腦震盪,恢復時間則增加了一倍多(平均 28 天)。

艾森伯格的研究結果證實了之前對動物腦震盪的研究。第二次腦震盪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可能是由於大腦白質的累積性結構損傷造成的。受傷的腦細胞可能“尚未完全恢復,這可能表明首次腦震盪的恢復視窗比之前認為的要長得多,”諾溫斯基說。坎圖說,更有用的分析還會考慮到受試者先前腦震盪的嚴重程度以及多次腦震盪之間的時間間隔。

實際上,很難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對腦震盪進行分類。廣泛使用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運動性腦震盪臨床指南先前根據症狀將腦震盪分為三個等級之一。科羅拉多州醫學會和坎圖也開發了類似的量表,但隨著研究表明等級與恢復時間無關,這些分類系統在過去十年中不再受歡迎。北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骨科手術助理教授丹尼爾·克利爾菲爾德說,使用症狀來確定嚴重程度也可能具有誤導性。出於這個原因和其他原因,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更新了其3 月份的指南(pdf)。

違反直覺的次要發現

艾森伯格研究中的其他兩個發現揭示了人們對腦震盪的瞭解仍然很少。13 歲以下的兒童比 13 歲以上的兒童恢復得稍快(平均 11 天而不是 15 天)——這與過去動物研究的發現相矛盾——失去意識的青少年比沒有失去意識的青少年恢復得稍快(平均 11 天而不是 14 天)。諾溫斯基說,年齡較小的運動員可能恢復得更快,因為他們的父母更有可能讓他們接受較輕微的腦震盪治療,或者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遭受的損傷不太嚴重,因為撞擊不像年齡較大、身材更大、更強壯的孩子那麼強烈,克利爾菲爾德和艾森伯格建議道。

失去意識讓艾森伯格感到驚訝,但諾溫斯基或克利爾菲爾德並沒有感到驚訝。諾溫斯基指出,失去意識的兒童更有可能去急診室,因為腦震盪會立即被識別出來。“大多數不涉及失去意識的腦震盪不會立即被診斷出來,”諾溫斯基說。“因此,運動員通常會完成比賽,在開始身體和認知休息之前對大腦造成額外的傷害。”

艾森伯格還提出了關於失去意識的發現的其他可能性,例如研究偏差:可能是更多患有輕微腦震盪且有短暫意識喪失的兒童去了急診室,而沒有失去意識的兒童只有在腦震盪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才來就診。也有可能那些失去意識的人可能更好地遵守治療計劃和休養時間。或者,艾森伯格說,就像在小鼠身上一樣,“導致您失去意識的機制可能與導致您出現腦震盪其他症狀的機制不同,但我們不能僅憑我們的結果來判斷。”

第二項研究混淆了視聽

艾森伯格和其他專家表示,顯然需要對青少年腦震盪進行更多研究。然而,坎圖說,孔託斯發表在《兒科雜誌》上的研究沒有幫助。該研究記錄了 2011 賽季期間,在 468 名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年齡在 8 歲至 12 歲之間的青少年橄欖球運動員中診斷出的腦震盪數量。在超過 8415 次訓練和 2923 場比賽中,共報告了 20 例“醫學診斷”的腦震盪,幾乎全部發生在比賽期間。

作者得出結論,腦震盪在訓練期間比比賽期間不常見,因為比賽期間的腦震盪發生率高出 25 倍。但諾溫斯基和坎圖表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兩人都指出,在 11000 多場比賽和訓練中僅發生 20 例腦震盪表明“嚴重”的漏報,尤其是在訓練期間,因為沒有醫務人員和觀眾在場觀看孩子們,並且只有最嚴重的損傷才有可能最終得到診斷。

坎圖說:“如果你要比較訓練與比賽的腦震盪發生率,你必須在訓練時與比賽時進行相同程度的審查。”“訓練中除了教練之外沒有人,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什麼是腦震盪,他們也無法做出診斷。” 諾溫斯基引用了過去一項研究的發現,即培訓師的存在使腦震盪的發生率增加了四到八倍,並且另一項研究發現,醫生可以識別出高達運動教練七倍的腦震盪。 

事實上,諾溫斯基指出,孔託斯的研究中,年輕運動員在比賽期間的腦震盪發生率比年齡較大的運動員高出兩到三倍,他說該研究表明,8 至 12 歲兒童的橄欖球“比高中和大學生運動員的危險得多。由於高中以下所有級別的橄欖球運動都缺乏醫療基礎設施,這項研究表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理由限制全面接觸式訓練。”

總而言之,這兩項研究提供了幾個要點。第一項研究中潛在的偏見和第二項研究中較低的訓練人數支援了先前關於許多腦震盪未被報告的發現,同時也指出了青少年中較高的發生率。艾森伯格的研究還揭示了評估腦震盪嚴重程度的挑戰,表明“對腦震盪應如何治療不能有絕對的標準,”克利爾菲爾德說。艾森伯格的研究中出現的“劑量-反應效應”(患者病史中發生的腦震盪越多,恢復所需的時間就越長)為多次腦震盪的潛在終生症狀提供了更多證據。諾溫斯基說,在年輕時多次腦震盪的運動員應該認真考慮改打腦震盪發生率較低的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