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白大褂的騙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皮爾當人被揭露為偽造品五十年後,仍然困擾著古人類學。現在,由於名譽掃地的幹細胞研究員黃禹錫,細胞生物學也有了自己的一個備受矚目的醜聞需要平息。 近期生物學論文中,很少有論文能像黃禹錫2004年和2005年宣佈克隆人類胚胎幹細胞那樣獲得如此高的讚譽,或者像發現它們是徹頭徹尾的贗品那樣迅速地聲名狼藉[參見莎拉·比爾茲利在第20頁新聞掃描欄目中的文章“身敗名裂”]。

胚胎幹細胞(ESC)研究今天的前景與黃禹錫的欺騙行為被揭露之前相比,並沒有減少;大多數研究人員仍然相信,它最終將產生革命性的醫療方法。 至今沒有人從克隆的人類胚胎中提取出ESC,這僅僅意味著這門科學不如過去兩年人們認為的那麼先進。

儘管如此,黃禹錫還是嚴重玷汙了一個已經面臨諸多政治和公共關係問題的領域的聲譽。 一些長期反對ESC研究的人無疑會辯稱,黃禹錫的謊言恰恰證明了研究人員不能被信任以符合倫理道德的方式開展工作,公眾可能會相信他們。 這是黃禹錫應該為之感到羞恥的又一項危害科學的罪行。(關於此事的次要腳註是我們已將黃禹錫從2005年《大眾科學》50人榜單中除名;請參見第16頁的撤稿宣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近年來,在材料、免疫學、乳腺癌、腦動脈瘤、新元素的發現和其他學科的研究工作中,虛假資料和其他造假行為已被揭露。 隨著出版量的增加,欺詐行為也可能會隨之增加。 由於大學研究人員和公司之間的 финансовые 聯絡日益緊密,更不用說各國在幹細胞等高風險領域爭奪領導地位,一些科學家可能會感到更大的壓力,要求他們快速交付成果——即使他們不得不編造成果。

這些事件與不久前震撼主流新聞界的傑森·布萊爾和斯蒂芬·格拉斯醜聞有一些共同之處:所有這些騙局都利用了編輯對投稿作者的信任。 科學期刊的編輯和同行評審人員不能總是驗證提交論文的結果是否真實可靠;相反,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檢查論文的方法是否合理、推理是否令人信服以及結論是否值得注意。 證偽只能在發表後進行。 從這個意義上講,黃禹錫事件表明了科學的自我糾正機制應該如何運作。

然而,重要的是不要將黃禹錫事件視為僥倖而一笑置之,而不考慮它對未來的教訓。 例如,黃禹錫的論文有很多合著者,但似乎很少有人參與掩蓋真相。 但是,合著者應承擔什麼責任來確保署有他們名字的論文至少是誠實的呢?

我們還應該認真思考,黃禹錫的欺騙行為是否在幾個月內沒有被發現,是因為太多的科學家和科學記者希望相信ESC研究進展迅速,因為這將加速奇蹟療法和其他生物醫學奇蹟的到來。 非凡的結果需要保持懷疑,直到得到獨立證實。 黃禹錫犯了提高虛假期望的罪行,但我們中有太多人為他扶了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