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可能由創傷引起

強迫症行為可能緩解某些患者的創傷後應激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強迫症(OCD)通常被視為一種獨立的精神疾病。越來越多的研究現在發現,一些強迫症病例可能源於創傷。對於這些患者,成功的治療可能取決於針對共存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過去十年,研究人員發現,對於某些人來說,強迫行為(如重複洗滌或囤積)可能是應對創傷後應激的一種方式。在2003年對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的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巴德學院的精神病學家貝絲·R·格什尼發現,隨著強迫症症狀隨著治療的減輕,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如閃回和噩夢)變得更糟。她最近還表明,82%的難治性強迫症患者報告有創傷史,其中39%的患者符合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標準。相互作用的圖景開始顯現:如果患者過去的創傷沒有得到解決,那麼針對他或她的強迫症將無法恢復心理健康。

最近,一項針對1000名患有強迫症的成年人的研究支援了創傷後亞型強迫症的觀點。該研究發表在3月份的《焦慮障礙雜誌》上,比較了三組人群的症狀:創傷後應激障礙後出現強迫症的人(在研究中稱為創傷後強迫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前出現強迫症的人以及沒有創傷史的人。患有創傷後強迫症的人比其他組的人往往有更嚴重的症狀,包括更多的自殺念頭、更高水平的焦慮和抑鬱,以及更嚴重的囤積和強迫性消費。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精神病學研究所的萊昂納多·F·豐特內勒,也是3月份文章的主要作者,他說很難確定某些強迫症病例是否實際上是由創傷引起的,“但越來越多的強迫症病例是在創傷事件後報告的。”

目前,臨床醫生通常不會詢問強迫症患者是否經歷過創傷,這可能是康復的潛在障礙。強迫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都是焦慮症,並使用類似的藥物治療,但這兩種疾病的認知療法有所不同。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流行且有效的談話療法,它透過旨在抑制其特徵性衝動和沉思的精神練習來治療強迫症。對於創傷後亞型強迫症,豐特內勒說,治療“可以透過增加抗創傷後應激障礙策略來改進”,例如在安全的環境中系統地回憶創傷事件,直到記憶的情感力量減弱。

Tori Rodriguez 是一位駐亞特蘭大的記者和心理治療師。她的作品也曾發表在《大西洋月刊》、《女性健康》和《真實簡單》上。

更多作者:Tori Rodriguez
SA Mind Vol 23 Issue 4這篇文章最初以“Compulsions Can Follow Trauma”為標題發表在 SA Mind Vol. 23 No. 4 (), p. 1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2-16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