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化學物質與女性過早絕經有關

內分泌干擾物在對1400名女性的研究中增加了荷爾蒙變化的機率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十五種擾亂我們內分泌激素系統的化學物質 已被證實與美國女性更早絕經有關。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 Amber Cooper 及其同事發現,年齡在45歲至55歲之間、暴露於這些有機化合物的女性,其絕經的可能性比未暴露的同齡人高出六倍。

這些物質包括長期被停用但仍然存在的永續性多氯聯苯(PCBs)和農藥殘留物。然而,其中兩種來源於壽命較短的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這種增塑劑使聚合物產品更柔韌,目前仍在使用。“較高的日常暴露水平與平均提前兩到四年絕經有關,”Cooper說。“吸菸被認為與提前一年到一年半絕經有關,因此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聯——但這並不是一項可以證明因果關係的研究。’”

研究人員利用了1999年至2008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收集的美國各地人群的資料,包括女性最後一次月經週期的年齡。因此,Cooper的團隊可以考慮數百名絕經婦女,NHANES科學家透過氣相或液相色譜-質譜法測量了她們體內至少一種潛在的內分泌干擾物(EDC)。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Cooper的團隊專注於28種長效化學物質和12種 被認為會損害生殖的鄰苯二甲酸酯。他們首先尋找血液或尿液濃度在記錄的最高10%的女性與濃度較低的女性之間平均絕經年齡的差異。另外兩項“劑量-反應”分析追蹤了EDC濃度對整個群體絕經年齡的影響。在這三項指標中的至少一項中,十五種EDC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最後,比較所有45-55歲有暴露資料的女性——以美國女性平均51歲的絕經年齡為基準——得出了隨著EDC水平升高而絕經的機率。

鄰苯二甲酸單(2-乙基-5-羥基己酯)和鄰苯二甲酸單(2-乙基-5-氧代己酯)顯示出最強的關聯性。這些化合物都是人體暴露於增塑劑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DEHP)的生物標誌物,根據歐盟Reach法規,該增塑劑將於本月被停用。幾種多氯聯苯、農藥滅蟻靈和β-六氯環己烷(農藥林丹的副產品)也與女性過早絕經密切相關。

Jessica Tyrrell 曾在NHANES資料中發現收入與化學物質暴露之間存在聯絡,她指出,許多類似的關聯支援了這項研究的有效性。“這絕對很有趣,但肯定需要重複驗證,”她補充道。 Cooper對此表示贊同。“這項研究能夠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促進未來的研究,以理清真正的因果效應,”她說。

本文經《化學世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5年2月3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