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為私人飛船敞開大門

無人商業宇宙飛船即將開始前往國際空間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加利福尼亞州,莫菲特場 — 儘管美國宇航局傳奇的太空梭機隊已停飛,但預計美國宇宙飛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三次前往國際空間站。

然而,所有這些訪問都將由私人飛行器完成。美國宇航局官員上週宣佈,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SpaceX公司已準備好在11月30日發射其龍飛船前往空間站,進行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軌道測試飛行。如果一切順利,該公司可能會在三到四個月後發射另一艘龍飛船,執行其首次運營性貨物運輸任務。

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軌道科學公司也計劃在2012年2月發射其天鵝座飛船飛往空間站。

因此,儘管太空梭計劃已經退役,但私營部門的許多人強調,美國太空飛行的未來可能並非如此黯淡。

SpaceX商業載人專案主管加勒特·賴斯曼今天(7月28日)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舉行的2011年新太空會議上表示:“我相信我們正處於工業主導創新的黃金時代的開端。” [美國宇航局太空梭計劃圖片:致敬]

尚未運送宇航員
即將到來的三次前往空間站的飛行將不會運送任何宇航員。這些飛行是在美國宇航局的商業軌道運輸服務(COTS)計劃下進行的,該計劃旨在鼓勵開發私人貨運飛船,以填補太空梭機隊退役留下的空白。

SpaceX公司與美國宇航局簽訂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負責向軌道實驗室進行12次補給飛行。去年12月,該公司使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了龍飛船,進行了首次軌道測試飛行。

11月30日的任務將是龍/獵鷹系統在COTS計劃下的第二次演示飛行。雖然首次龍飛船測試飛行繞地球飛行了兩圈,然後在太平洋濺落,但SpaceX希望第二次測試飛行能夠與空間站對接。

SpaceX官員表示,飛船將在往返旅程中都攜帶貨物。

賴斯曼告訴SPACE.com:“如果我們在那裡,我們不妨帶一些東西上去,再帶一些東西下來。”

賴斯曼補充說,如果那次飛行一切順利,下一次龍飛船任務可能就不是演示飛行了,而將是一次完全運營的補給任務,是SpaceX合同下的12次任務中的第一次。最早可能在2012年3月實現。

軌道科學公司也是如此
軌道科學公司也簽訂了貨物補給合同。美國宇航局正在向軌道科學公司支付19億美元,用於使用該公司正在開發的天鵝座飛船和金牛座2號火箭進行8次飛行。

《太空新聞》報道,該公司希望在今年12月進行金牛座2號的首次測試飛行。全面的演示執行(在此期間,天鵝座飛船與空間站對接)計劃在兩個月後進行。

SpaceX和軌道科學公司都對向軌道實驗室運送貨物以外的東西感興趣。這些公司正在開發飛船,希望有一天能夠將美國宇航員運送到空間站。目前,美國宇航員將搭乘俄羅斯製造的聯盟號飛船。

SpaceX計劃透過安裝座椅和發射中止系統來升級龍飛船。軌道科學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完全不同的飛行器,一種名為普羅米修斯號的太空飛機。

但他們並不是唯一這樣做的人。一場私人軌道太空競賽正在形成,包括內華達山脈公司、藍色起源、Excalibur Almaz和波音公司在內的少數其他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載人飛行器。 [立即投票!有史以來最好的宇宙飛船]

波音公司和內華達山脈公司都表示,他們計劃在2015年之前進行載人飛行。事實上,內華達山脈公司希望到那時能夠全面投入運營。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 版權所有。

Mike Wall has been writing for Space.com since 2010. His book about the search for alien life, “Out There,” was published on Nov. 13, 2018. Before becoming a science writer, Michael worked as a herpetologist and wildlife biologist. He has a 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a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cience wr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Mike Wall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