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證實,來自歐洲航天局羅塞塔任務的勇敢的彗星著陸器菲萊仍然存在並且狀況良好,但處於危險的位置。
在11月12日菲萊擊中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目標後,它的魚叉未能展開,導致著陸器未固定。它發回給羅塞塔號(正在繞彗星執行並將資訊傳遞給任務控制中心)的資料表明,它在靜止之前彈跳了兩次。但資訊供應不足,因為著陸後不久,母船就超出了彗星的地平線,切斷了通訊。
今天傳輸到地球的資料顯示,著陸器現在穩定,儀器工作正常,但它卡住了,可能以陡峭的角度靠在懸崖底部。菲萊釋出的第一張照片顯示著陸器的三隻腳之一靠在崎嶇的背景上(見右圖)。稍後,該機構釋出了另一張影像,這次是顯示探測器腳部位置的全景圖。任務團隊還疊加了著陸器的草圖,表明其位置(見頂部圖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菲萊首席科學家讓-皮埃爾·比布林今天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行動中心向記者簡報時表示,懸崖意味著菲萊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陰影中,這可能會給長期執行供電帶來問題。菲萊的主電池在與羅塞塔號分離後只能持續64小時。到中歐時間14:00簡報時,已經過去了28小時。一旦這些電池耗盡,菲萊將依靠太陽能電池板。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菲萊技術經理科恩·格爾茨說,從其陰暗區域來看,菲萊每12小時只能獲得1.5小時的陽光照射。
在法國向記者舉行的另一次簡報會上,法國航天局CNES圖盧茲站點主任馬克·普里徹描述說,菲萊的位置可能是洞穴的入口,或者可能在巨石旁邊。他說,電力限制意味著菲萊的工作計劃必須進行調整。
菲萊未固定的事實意味著它的鑽頭可能難以獲得彗星樣本,因為機械作用會產生反作用力,可能導致探測器再次彈跳或傾翻。“在沒有錨定的情況下鑽探……是危險的,”烏拉梅克說。比布林補充說,今天肯定不會進行鑽探,但並未排除這種可能性。
烏拉梅克在著陸後的晚上向記者解釋說,出於同樣的原因,再次嘗試發射魚叉來固定菲萊也可能是危險的。他說,彗星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弱10萬倍,如果魚叉未能鉤住表面,動量可能會將著陸器推回太空。“那將非常尷尬。”
烏拉梅克補充說,機載儀器顯示,在準確擊中目標地點後,菲萊從表面彈起高達1公里。兩小時後它落回地面,第二次彈跳了幾分鐘的淺跳,然後才在其當前位置穩定下來。
羅塞塔號尚未用其相機定位著陸器。但是來自菲萊雷達裝置的資料表明,著陸器最終位於距離其首次著陸地點約1公里的地方。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4年11月13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