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其對綠色目標的承諾而贏得了國際讚譽。中國已承諾到2020年將單位經濟產出的碳排放量至少減少40%,並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風電場和核電站等替代能源。
但這個國家也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之中,以及前所未有的能源使用 surge,這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煤炭。中國的煤炭消耗量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這是它現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主要原因。“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淹沒世界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高階 staff 科學家馬克·D·萊文問道,他正在中國從事能效措施工作。“這就是問題所在。”
在中國,增長正在戰勝任何走向綠色的努力。最近的一次報道之旅表明,主要問題之一是中央政府政策的相互衝突以及地方官員缺乏承諾。以下是中國不足之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清潔煤炭。 與美國政府和電力公司非常相似,中國官員表示,在燃煤電廠捕獲二氧化碳的技術過於昂貴,無法新增。而可能使地下深處碳捕獲和儲存可行的煤炭技術,例如在燃燒前將煤炭轉化為氣體,至少沒有得到一些負責人的青睞。“[氣化煤] 的成本不比核電便宜,”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說,該政府機構負責制定中國的能源和產業政策。但與美國不同,中國正在繼續建設大型燃煤電廠,這些電廠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排放溫室氣體。
新能源。 為了減少國家對煤炭的依賴,發改委已強制要求電力公司至少 8% 的電力來自所謂的新能源——例如核電站或風力渦輪機。但是風是不可靠的:在一些省份,風在秋季和冬季最強勁,而這恰恰是燃煤電廠最需要其另一項產出:熱力的時候。雖然中國正在建設核電站,但以鈾為燃料的反應堆迄今尚未取代任何燃煤電廠。
能源效率。 去年 11 月,當中國似乎即將超過 2010 年底設定的能效目標時,政府官員在一些地區實施了停電,以確保國家實現其目標。這促使工廠主轉而使用備用柴油發電機,柴油發電機仍然排放二氧化碳,以避免因貨物延遲交付而受到罰款。伯克利實驗室的萊文說,中國願意做“一些非常不理性的事情”來實現其效率目標。
中國人指出美國方面的雙重標準。“我們只發展了三十年的經濟,現在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清理]壓力。這是不公平的,”發改委的張說。他重申了他對擴大替代能源來源的承諾,但是,他補充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煤炭將繼續在我們能源結構中佔據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