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濤之下,不斷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可能會使某些物種在生態上佔據主導地位,同時卻使另一些物種走向末日。
昨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在推動一系列行為和環境變化,從而耗盡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小生境物種和中間捕食者遭受損失,而少數具有攻擊性的物種則從中獲利。
海平面上升和珊瑚白化經常主導關於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海洋的討論,但許多更微妙(也更難研究)的趨勢也在重塑世界海洋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美國漁業學會政策主管湯姆·比格福德說,最緊迫的問題之一是魚類如何對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做出反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比格福德說:“行為改變的障礙遠低於生死障礙。”他曾在 NOAA 研究魚類棲息地超過三十年。
現在,來自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對海洋物種彼此互動的變化方式進行了編目。
他們對海底火山噴口附近的海洋環境進行了三年的觀察,這些地方的二氧化碳水平很高——為未來海洋水的酸度提供了一個視窗——以及附近的正常酸度區域。他們還對來自不同區域的魚類進行了行為實驗,以測試它們對食物和棲息地競爭的反應。
海帶退縮意味著中間捕食者的棲息地減少,火山噴口附近的數量約為原來的一半。
但酸化條件被證明對研究人員所說的“海洋中的老鼠和蟑螂”——商業或烹飪價值較低的小型魚類——來說是一個福音。
蝸牛和小甲殼類動物可以在高二氧化碳條件下繁榮生長,為這些小魚提供了充足的獵物。它們的高風險行為和競爭實力,加上捕食者數量的崩潰,使它們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的水中,優勢物種願意適應風險更高的棲息地,優先選擇裸露的表面而不是草皮,而從屬物種則在附近。
模擬的捕食者攻擊也表明,優勢物種在高酸度水中採取了風險更高的行為,逃跑距離比正常酸度水中的魚類更短。從屬物種沒有變化。
研究人員寫道,稀有和特殊物種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即使它們“對(生態系統)的功能多樣性做出了不成比例的貢獻”。
為了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研究人員建議加強對捕食者的捕撈保護。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氣候電訊。E&E 在www.eenews.net上每日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