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的機會:前往北極和撒哈拉沙漠,瞭解塵埃如何促進雲的形成 [幻燈片展示]

一次冰島之旅和飛越撒哈拉沙漠的飛行幫助一位大氣科學家研究作為雲凝結核的塵埃顆粒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簡介

姓名
Kelly Baustian

職稱
博士後研究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點
英國利茲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

雲形成的微物理學和雲對氣候的影響是當前氣候變化研究中一些最大的未解決問題。作為英國利茲大學 Ben Murray 研究小組的一員,我的工作重點是冰核化,即雲中冰晶的形成。這種晶體通常需要一個表面進行核化,而在大氣中,這些表面是微小的顆粒,即氣溶膠。我們想更多地瞭解進入大氣層的汙染物和顆粒物如何透過雲過程影響氣候。汙染會導致更多還是更少的雲?這將如何影響全球氣溫?目前我們還真的無法確定。

在去年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我的同事 Samuel Dorsi 和我前往冰島。這次旅行的總體目標是找到一些小於 10 微米的細粒沉積物,我們認為這種物質會進入大氣層,以便以後進行實驗室實驗。

冰川侵蝕產生非常細的沉積物,在冰島南部海岸,這些沉積物散佈在廣闊的沖積平原上。冰島是一個風力極強的地方,強風與廣闊的冰川沖積平原相遇。大量塵埃被捲入大氣層。這些塵埃羽流非常大,可以在衛星影像中看到,綿延數百公里遠離海岸。

沿著冰島南海岸工作時,我們會停留在冰川和北大西洋之間的廣闊平原上。我們會徒步穿越漆黑的火山礫石和沙灘,尋找細粒沉積物的沉積點。

取回的樣品現在安全地儲存在冰箱中,因為我們希望儘可能地保持其原始成分和化學性質。在實驗室中,我們將塵埃懸浮在微小的雲滴中,並觀察它們凍結的溫度。

我們實驗的結果可以用於大氣模型,並使我們更好地理解雲對氣候的影響。例如,低層液態水雲將大量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並具有淨冷卻效應,但像捲雲這樣的高層雲在光學上是稀薄的,並允許太陽輻射進入。

觀看關於 Baustian 研究雲中塵埃的考察旅行的幻燈片展示

 

關於 Marissa Fessenden

Marissa 是蒙大拿州博茲曼市的一名自由科學記者。她於 2012 年 6 月至 2013 年 6 月在《大眾科學》擔任編輯實習生。在 Twitter 上關注 @marisfessenden

更多作者:Marissa Fessenden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8 Issue 2本文最初以“雲捕手”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8 卷第 2 期 (), p. 20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1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