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研究人員表示,鯨魚、海豚和鼠海豚已知的最近進化親戚不是通常認為的河馬,而是一種已滅絕的鹿狀動物,體型大致與狐狸或浣熊相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該團隊發現,一種已滅絕的、有 4800 萬年曆史的哺乳動物印度豬的化石標本與鯨魚有幾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包括用於壓艙的緻密肢骨和一個僅在鯨目動物或棲息于海洋的哺乳動物中發現的中耳結構,據信這有助於它們在水下聽到聲音。
“我們認為發生的事情是,印度豬和鯨魚的祖先都是看起來像小鹿的動物,”東北俄亥俄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的解剖學教授漢斯·特維森說,他是這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的負責人。然而,最像印度豬的現代生物是非洲鼷鹿(或麝香鼷鹿),它生活在森林地面上,但會匆忙跑到水中躲避捕食者[觀看老鷹追逐麝香鼷鹿的影片]。同樣,特維森說,鯨魚和印度豬的共同祖先可能是一種草食性動物(植物食用者),它為了躲藏而下水,但最終轉變為游泳的、食肉的生活方式,並將這種生活方式傳給了現代鯨目動物。
然而,其他專家警告說,儘管這種情況是可能的,但祖先分析是基於不完整的資料。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安娜莉莎·伯塔說,研究人員“真的認為這本書已經蓋棺定論了”。“要暗示這種化石在某種程度上比河馬更接近,那是一件大事——我只是不相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無論印度豬與鯨魚的關係如何,特維森說,它可能都不是鯨魚的直接祖先,因為在克什米爾出土的這個標本的年代大約比已知最早的鯨目動物化石晚兩百萬年。
在過去的 15 年裡,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系列介於鯨魚和陸地動物之間的化石,但仍然缺少與陸地生物的聯絡,特維森說,印度豬現在提供了這種聯絡。
這種分歧反映了一個事實,即研究人員沒有在場觀察到連續的動物種群從之前的種群中分離出來,從而導致數千年來新物種呈灌木狀的模式。相反,他們必須推斷灌木的分枝點。他們透過將已滅絕和現存的物種歸類到進化灌木中來實現這一點,這種進化灌木中無關物種進化出相同特徵的情況最少,這通常比一個物種將獨特特徵傳遞給另一個物種的可能性要小。
例如,印度豬有一個半核桃形的鼓室(中耳骨周圍的骨性外殼),側壁比前壁更厚。該研究小組指出,所有化石和現代鯨目動物都發現了同樣的增厚現象,但在其他哺乳動物中則沒有。該化石還具有致密的肢骨,這會在水中增加其重量。但與海豚或虎鯨的尖牙不同,它的等效“咀嚼器”是方形的,類似於河馬的牙齒,可能是為了磨碎植物物質,該研究小組推測。
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程式來測試可能產生鯨目動物以及偶蹄目動物(由雙趾、有蹄動物組成的哺乳動物目)的可能的進化灌木,偶蹄目動物包括印度豬和河馬。
紐約州長島石溪大學解剖科學系的教授莫琳·奧萊利說,新的分析尚未取代河馬作為鯨目動物的近親地位,因為它僅考慮瞭解剖特徵,而沒有考慮分子特徵。她說,她自己對偶蹄目動物的分類支援河馬作為鯨目動物最近的親屬,但她指出,它不包括俄亥俄州團隊發現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