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一直在貪婪地談論格陵蘭,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以及其他地方。“格陵蘭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如果它成為我們國家的一部分,並且當它成為我們國家的一部分時,那裡的人民將獲得巨大的利益,”他在1月6日在自己創立的社交媒體網路“真相社交”上寫道。
對於許多美國人和格陵蘭人來說,這些言論都出乎意料,島嶼前首相庫皮克·克萊斯特表示。“我們真的不知道背景是什麼,”他說。但科學為特朗普的動機提供了一些暗示——特別是這是否基於潛在的冰融化和氣候變暖的其他結果,特朗普錯誤地否認這種現象正在發生或與人類活動有關。
首先,一些背景資訊:格陵蘭的人口不到58,000人,約為懷俄明州人口的十分之一,懷俄明州是居民最少的州,或者僅比美國北马里亞納群島的人口多幾千人。格陵蘭以前是丹麥的殖民地,現在是國內自治,但在財政政策、外交事務和安全等問題上仍受丹麥控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隨著氣候變化加速,這些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使北極成為全球關注的中心。達特茅斯學院研究北極和全球科學政策和外交的梅洛迪·布朗·伯金斯說,格陵蘭“在北極的戰略位置對於許多不同的利益攸關方來說非常重要”。
也許這個戰略位置最常被提及的方面來自一個不起眼的來源:國際航運路線。正如北極冰融化一樣,有人認為,該地區將變得更容易通航,為人口中心之間的貨物運輸提供更短的路線。事實上,這種趨勢似乎正在進行中:根據政府間北極理事會的資料,2013年至2023年間,進入北極的獨特船舶數量增加了37%。
但伯金斯說,極地航線的承諾可能被過分誇大了。“我認為,我們將把所有船舶都送到這些新航線以節省資金的這種宏偉的想法有點奇怪,”她說,特別是考慮到極地海洋條件是多麼惡劣,並且將繼續惡劣。“你可以說冰會減少,但會有更多冰漂浮,可能會刺穿船隻,”她說。
2023年9月,當北極海冰處於年度最低點時,只有不到1,800艘獨立船隻冒險進入該地區。這不到全球船隊的2%,也僅佔全年北極船舶交通量的63%。此外,在全年範圍內,漁船的數量超過了貨船。伯金斯表示,綜合來看,這些數字表明,儘管近期北極航運有所增長,但機會仍然有限。“季節不適宜,而且海域非常具有挑戰性,”她在談到這些北部海域時說,並指出該地區的航運基礎設施(如港口的存在)仍然稀少。
丹麥奧爾堡大學資源管理學教授安妮·梅里爾德說,基礎設施的限制也使經常被認為是格陵蘭吸引力的第二個敘事變得複雜化:礦產開採。梅里爾德在格陵蘭長大。如此令人嚮往的礦產富含稀土金屬和其他材料,這些材料在可再生能源技術中可能特別有用,例如儲能電池和風車磁鐵。
然而,梅里爾德指出,正如外人可能認為的那樣,這些礦產並沒有埋藏在格陵蘭冰蓋之下,並且被潛在的礦工凍結而無法觸及。許多礦產位於無冰海岸沿線——但牢牢地埋在地下,等待出口基礎設施、格陵蘭的政治意願和外國商業夥伴關係。儘管特朗普發表了評論,但梅里爾德表示,她的研究並未顯示美國對該島礦產有太多商業興趣。然而,她和克萊斯特認為,在合適的條件下,格陵蘭人願意允許採礦,以此作為使其經濟多樣化,擺脫對漁業的依賴的一種方式。
伯金斯在談到航運線路和稀土礦開採,以及其他解釋特朗普對吞併另一個政府土地的興趣時說:“這些都令人擔憂。”如果國家安全是考慮因素,自20世紀中期以來,美國有權在格陵蘭運營軍事哨所。這些哨所包括一個臭名昭著的、於1966年被廢棄的潛在彈道導彈基地,該基地產生了超過47,000加侖的放射性廢物,至今仍埋在冰蓋下,以及今天仍在執行的一個太空部隊基地。
格陵蘭可能不常被認為是強大的,但它與丹麥和歐洲其他地區有著真正的政治聯絡,並且與加拿大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絡。梅里爾德推測,特朗普對該島的明顯興趣甚至可能使格陵蘭人在這些國際對話中獲得額外的籌碼。
雖然格陵蘭和丹麥正在進行關於該島潛在獨立的討論,但很難想象格陵蘭人最終會切斷與一個殖民強國的聯絡,卻自願接受另一個殖民強國——這使得特朗普威脅要使用經濟或軍事力量尤其成問題,克萊斯特說。“那是遠遠超出可接受範圍的,”他說。“你不能在2025年簡單地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