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未來 50 年,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哺乳動物向其他哺乳動物傳播病毒的新增病例超過 15,000 例。 這是首批預測全球變暖將如何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增加能夠交換病原體的物種之間的接觸,並量化預計病毒在物種間傳播多少次的研究之一。
許多研究人員表示,COVID-19 大流行病 可能始於 一種以前未知的冠狀病毒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這個過程稱為人畜共患傳播。 該研究警告稱,預計物種間病毒傳播的增加可能會引發更多疫情爆發,對人類和動物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為政府和衛生組織投入病原體監測和改善醫療保健基礎設施提供了更多理由。
倫敦大學學院的凱特·瓊斯(Kate Jones)表示,這項研究是“理解氣候和土地利用變化對下一次大流行的未來風險的關鍵第一步”,她研究生態系統與人類健康之間的相互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研究預測,由於氣溫升高,當物種遷移到較涼爽的地區首次相遇時,將發生大部分新的病毒傳播。 研究還預測,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物種豐富的高海拔生態系統中,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地區,以及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非洲的薩赫勒地區、印度和印度尼西亞。 該研究稱,假設本世紀地球升溫不超過工業化前溫度 2°C——一些氣候分析預測的未來——到 2070 年,物種間的首次相遇次數將翻一番,從而形成病毒傳播熱點地區。
喬治城大學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疾病生態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格雷戈裡·阿爾伯裡(Gregory Albery)說:“這項工作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確鑿的證據,表明未來幾十年不僅會更熱,而且會更易生病。”
建模的挑戰
為了做出預測,阿爾伯裡和他的同事們開發並測試了模型,並在五年期間進行了模擬。 他們結合了病毒傳播和物種分佈模型,研究了各種氣候變化情景,重點關注哺乳動物,因為它們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
該團隊構建了物種分佈模型,以預測隨著地球變暖,哺乳動物將遷移到哪裡尋找更適宜居住的棲息地。 病毒傳播模型透過考慮物種棲息地轉移時可能在哪裡相遇以及它們在進化上的親緣關係(病毒最有可能在相關物種之間傳播),來預測病毒首次在物種間傳播的可能性。
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的全球變化生態學家伊格納西奧·莫拉萊斯-卡斯蒂利亞(Ignacio Morales-Castilla)表示,該模型似乎“技術上無可挑剔”,儘管他指出,此類預測練習有時需要包含不切實際的假設。 但他補充說,研究的廣度和範圍及其識別世界上哪些地區風險最高的 способность “明顯突出”。
研究人員必須做出的一個假設是,隨著氣候變化,物種會傳播多遠多廣。 但是,諸如哺乳動物是否能夠適應當地條件或實際跨越景觀中的障礙等因素很難預測。
研究發現,無論這些因素如何,蝙蝠預計都會參與病毒傳播。 蝙蝠被認為是 COVID-19 的起源之一,是已知的病毒庫,約佔哺乳動物的 20%。 該團隊表示,部分原因是蝙蝠會飛,因此它們不太可能在轉移棲息地時遇到障礙。
外溢到人類?
儘管瓊斯對這項研究表示讚賞,但她敦促在討論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時保持謹慎。 她說:“預測病毒從哺乳動物傳播到人類的風險更為棘手,因為這些外溢發生在複雜的生態和人類社會經濟環境中。”
新冠病毒正在鹿群中傳播。 這對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她補充說,許多因素可能會降低對人類健康的風險,包括增加對醫療保健的投資,或者病毒因某種原因無法感染人類。
但研究人員敦促,現在沒有時間浪費了。 地球已經比工業化前溫度升高了 1°C 以上,這正在推動物種遷徙和疾病交換。 阿爾伯裡說:“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即使在最好的氣候變化情景中,也是無法阻止的。”
阿爾伯裡和他的合著者之一,同樣在喬治城大學工作的全球變化生物學家科林·卡爾森(Colin Carlson)表示,即使疾病傳播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也不能成為不作為的藉口。 研究人員呼籲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加強對野生動物和人畜共患病的監測和監控,特別是在東南亞等未來的熱點地區。 他們說,改善衛生基礎設施也至關重要。
隨著人們開始為全球變暖做準備並適應全球變暖,大多數努力都集中在停止森林砍伐或加固海堤等活動上。 但卡爾森表示,大流行病防範和疾病監測也是氣候變化適應措施。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2-01198-w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22 年 4 月 28 日 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