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表示,如果沒有政策來保護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免受作物歉收、自然災害、水源性疾病和其他氣候變化的影響,到2030年,可能會有1億人陷入貧困。
昨天公佈的這份報告是越來越多將貧困與氣候變化聯絡起來的高級別研究之一。世界銀行官員表示,這份報告透過結合90個國家的家庭調查結果,以及關於全球氣溫上升對食品價格、熱浪、洪水、乾旱和疾病影響的建模結果,更進一步地進行了分析。
世界銀行氣候變化小組高階經濟學家兼報告合著者斯蒂芬·哈勒加特表示:“氣候變化是我們消除貧困目標的一個額外威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說:“窮人已經非常容易受到與氣候相關的衝擊的影響,而這些與氣候相關的衝擊已經使他們陷入貧困。” “氣候變化將使許多這些衝擊更加頻繁和強烈,這構成了一種威脅。但好訊息是,在現在到2030年之間,良好的發展……可以防止大部分的影響。”
這項名為《衝擊波:管理氣候變化對貧困的影響》的研究報告是在巴黎舉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談判之前釋出的。當領導人試圖制定新的國際氣候變化協議時,為試圖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的貧困國家提供的資金將成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一個主要癥結所在。
富裕國家已承諾到2020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發展中國家希望在新的協議中加入一項宣告,指出資金將“從2020年的1000億美元起逐步增加”。
世界銀行氣候變化高階主任約翰·羅姆表示,他相信各國確實有一條“可信的途徑”來實現1000億美元的目標,並指出世界銀行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也已承諾到2020年增加氣候融資。與此同時,他說,在關注氣候變化威脅的同時,採取減輕貧困的政策,從普及醫療保健到早期預警系統,都需要優先考慮。
他說:“最佳的前進方向是以綜合戰略應對扶貧和氣候變化。”
需要更多資金用於適應
該報告指出,農業是氣候變化對貧困產生影響的關鍵驅動因素,科學研究表明,到2030年,氣溫上升可能導致5%的農作物歉收。在非洲,這一比例可能高達12%,“這對最貧困家庭的食物消費佔總支出60%以上的地區來說不是好訊息,”報告指出。
與此同時,疾病是氣候變化與貧困之間聯絡的下一個最強驅動因素,也顯得尤為突出。報告指出,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升溫2到3攝氏度將使另有1.5億人面臨感染瘧疾的風險。在印度,到2030年,農業衝擊和疾病的結合可能使另有4500萬人陷入貧困。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目前約有7.02億人,即世界人口的9.6%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樂施會美國分會的氣候變化經理希瑟·科爾曼表示,該報告強調了許多團體多年來一直在警告的情況:氣候變化對最貧困的人“首先且最嚴重”地造成傷害,同時加劇了不平等。她呼籲世界銀行根據其自身的研究立即採取措施,改變其優先事項。
她說:“至關重要的是,銀行的貸款政策,包括銀行私營部門的貸款政策,應透過將氣候適應計劃納入主流並支援公平、低碳發展,來回應其自身的警告。”
至於巴黎,科爾曼指出,“任何氣候協議都必須承諾各國每五年更積極地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它還必須幫助脆弱國家在2020年後繼續適應氣候變化,方法是在已承諾的1000億美元的基礎上,大幅增加對這些努力的公共資金。”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