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釋出的一項研究表明,到 2050 年,快速的城市增長和氣候變化將導致超過 10 億城市居民面臨缺水問題。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顯示僅城市增長率就導致 9.93 億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少於 100 升。氣候變化的影響使這一數字增加了 1 億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羅布·麥克唐納表示,這些數字反映了當前的趨勢,絕非最終定論。
自然保護協會的科學家麥克唐納說:“快速的城市增長和氣候變化構成了一個挑戰。這是一個可以克服並且必須克服的挑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每天 100 升的標準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際開發署。兩者都建議將其作為洗澡、飲用和烹飪等正常用途的最低消耗量。相比之下,美國人平均每天使用 376 升,儘管該數字因地區而異。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麥克唐納和其他六位科學家使用了 2050 年預計全球人口為 90 億的數字。這描繪了一個世界上每九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缺乏可靠供水的景象。目前,全球約有 1.5 億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少於 100 升。美國人口普查局估計目前的世界人口為 69 億。
該研究預測,從現在到 2050 年,世界將增加 30 億城市人口,其中大部分在印度、西非和中國的開發地區。麥克唐納表示,這大致相當於每週在世界上增加一個華盛頓特區大小的城市。
這種城市增長的大部分將發生在季節性缺水地區。該研究預測,到 2050 年,將有 31 億人面臨季節性缺水問題。
將水轉移出農業?
麥克唐納指出了城市地區為人們供水的三個基本要素。首先,城市附近必須有足夠的水源可以利用。其次,需要開發一種可以將水輸送到人們的基礎設施。最後,水必須足夠乾淨才能飲用。他的研究側重於第一個要素,即水的可用性。
根據這項研究,雖然氣候變化會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不同的環境,但它最終會導致更多的人缺水。
麥克唐納說:“一些城市會變得更溼潤,一些城市會變得更乾燥,但[氣候變化]使更多 1 億人處於缺水地區。”
麥克唐納說,由於預計的城市增長大部分將發生在季節性缺水地區,因此該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在沙漠等乾旱地區更廣泛。
農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水戶,也是最大的浪費者之一。該報告建議提高該行業的效率,並引用了以前成功的做法。其中一個是在南非,農民移除了需要大量水才能生存的非本地樹木種植園。
該報告是國家生態分析與綜合中心研究城市增長影響的一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其資金來自國家科學基金會和自然保護協會。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