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為海產品帶來嚴峻的長期預測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導致海洋酸化將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北極熊,讓開一下。

在北極冰原上漫遊的白色猛獸現在可能是氣候變化的標誌,但當涉及到海洋酸化——由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引起的海洋化學變化——時,主導討論的是微小的太平洋西北牡蠣。

這種小軟體動物為西海岸的貝類養殖戶帶來了約 1.1 億美元的收入,這對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的許多陷入困境的社群來說是一劑經濟強心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出現更多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報道。


但如今,由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引發的持續海洋酸化過程正在威脅著這一豐收。與牡蠣孵化場合作的科學家們已經將最近牡蠣幼蟲的大規模死亡與週期性流入的酸性更強的海水聯絡起來。

牡蠣養殖戶已經為這個問題開發了臨時解決方案,例如當感測器顯示即將出現酸性水脈衝時,切斷海水流入孵化池的流量。但由於長期預測嚴峻,一些孵化場正在採取更激烈的措施。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的鵝點牡蠣養殖場(Goose Point Oysters)和泰勒貝類養殖場(Taylor Shellfish Farms)已將其部分牡蠣養殖業務轉移到夏威夷。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以至於華盛頓州州長克里斯·格雷戈爾(Chris Gregoire,民主黨)就此問題成立了一個藍帶專家小組,預計該小組將於下個月釋出調查結果。

一個“悲傷的故事”
泰勒發言人比爾·杜威(Bill Dewey)表示:“我們行業的相關科學已經告訴我們一個悲傷的故事。在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的命運已經註定。即使我們今天改變二氧化碳排放政策並停止襲擊,(科學家)也告訴我們,情況可能會在未來50年內變得更糟,然後才會好轉。”

他和本週聚集在蒙特雷的其他專家表示,他們擔心太平洋西北地區牡蠣的命運是海洋生態系統和商業漁業可能因二氧化碳使世界海洋酸化而遭受廣泛破壞的第一個跡象。

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海洋吸收了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大約三分之二,導致現在的海水比那時酸性高出 30%。這相當於科學家用來衡量物質相對酸鹼度的 14 點 pH 值刻度下降 0.1 個單位。

根據最近的一項估計,現在海洋的化學變化速度比至少 3 億年來都要快。

科學家們在不到十年前開始研究這個問題,該領域已經迅速發展。但現有的許多研究都著眼於單一物種的孤立命運。研究人員現在才開始進行更雄心勃勃的實驗,以檢查整個生態系統的命運。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海洋生態學家喬妮·克萊帕斯(Joanie Kleypas)說:“我們最初的觀點很簡單,但就像生物學中的其他事物一樣,它很快就變得複雜起來。海洋酸化影響生物的方式有很多是我們沒有預測到的,而且這些生物之間存在很多差異。”

這使得預測在酸性更強的海洋中世界漁業的命運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生物地球化學家讓-皮埃爾·加圖索(Jean-Pierre Gattuso)說:“科學需要做的是從單一生物轉向,從實驗室轉向野外,以檢查食物網。我們不知道食物網底部的衝擊將如何傳播到頂端捕食者。”

在太平洋西北地區,科學家發現牡蠣在快速生長的幼蟲時期最容易受到當今酸性水的影響。

嚴重的化學變化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品種的牡蠣和貽貝可能更能適應這種化學變化。杜威說,泰勒貝類養殖場已經在調查識別耐海洋酸化的品種的可能性,這是其正在進行的選育計劃的一部分。

但即使在有限的實驗室測試中看起來對酸化並不畏懼的物種也可能並非安然無恙。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漁業生態學家托馬斯·赫斯特(Thomas Hurst)說,支援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價值的商業漁業之一的阿拉斯加狹鱈似乎能夠應對科學家預計在下個世紀出現的海洋酸化水平。

但尚不清楚它們的獵物是否同樣強壯。一些研究表明,酸性更強的水會改變狹鱈食用的浮游生物中脂肪酸的平衡——這種變化可能會使魚類失去平衡。

赫斯特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作為美國最重要的漁業之一,我們還不能蓋棺定論。”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ce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海洋生態系統建模專家貝絲·富爾頓(Beth Fulton)表示,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在海洋酸化出現之前,世界漁業就已經在苦苦掙扎了。

在世界許多地方,即使對魚類的需求不斷增加,漁業捕撈量也在下降。

富爾頓說:“我們是從一個基線開始的,這個基線是世界上已經處於壓力之下的種群。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商業捕撈種群正在從過去的過度捕撈中恢復,或者仍然處於過度捕撈狀態。”

她對澳大利亞東南部海洋酸化影響進行建模的工作表明,如果人類繼續以當前的速度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到本世紀末,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可能會減少高達 40%,許多海洋物種的平均大小可能會減少一半。

她說:“如果我們願意吃不同的魚,我們仍然會有漁業。”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許可,轉載自氣候通訊社。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