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地球上,濱鳥都面臨著嚴重的麻煩。在過去的50年中,有據可查的北美濱鳥種群估計平均驟降了至少 70%,其他地方的濱鳥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更糟。
原因有很多——鳥類覓食的海岸線和泥灘受到汙染或正在消失,許多遷徙鳥類在它們過去常去的地區難以找到食物和休息場所。有些還成為獵人的目標。
對於一個物種來說,要在這樣的衝擊下生存下來,每年需要有大量健康的幼鳥加入種群。生物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這是許多鳥類向北遷徙以進行繁殖的原因之一;具有挑戰性的北極氣候應該可以防止它們像熱帶地區的鳥類一樣頻繁地受到巢穴捕食者的騷擾。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當一個歐洲研究團隊在 2015 年著手進行一項大規模研究以正確檢驗這一觀點時,他們感到驚訝。“當提出這項研究的博士生沃伊泰克·庫貝爾卡首次分析有限的資料集時,”英格蘭巴斯大學的鳥類學家塔馬斯·塞凱利說,“我們驚訝地發現,近年來,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北極鳥類的情況似乎更糟。”
美洲金鴴(Pluvialis dominica)的金黃色雛鳥與周圍環境相匹配,以不引起捕食者的注意,阿拉斯加州巴羅,2012年。 鳴謝: 沃伊泰克·庫貝爾卡
隨後進行了 интенсивный 尋找更多資料的搜尋,最終形成了一項大型分析,其中包含了全球 237 個濱鳥種群中 38,191 個巢穴的資料,鳥類學家在繁殖季節透過尋找捕食跡象(例如破碎的蛋殼)來監測這些巢穴。上週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結果非常清楚:在 1970 年代、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期,熱帶濱鳥巢穴確實遭受了最嚴重的捕食——但自那時以來,隨著世界各地的巢穴被捕食者吃掉更多的蛋,北極地區的巢穴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熱帶地區確實出現了統計上不顯著的增加,但北極地區的數字令人震驚:就在幾十年前,北極地區只有三分之一的蛋會被捕食者吃掉。今天,三分之二的蛋被吃掉。
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化是主要罪魁禍首。“我們的分析表明,年平均氣溫上升得越快,鳥蛋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高,”塞凱利說。
對此的可能解釋尚不清楚。“可能是現在捕食者更多了,或者其他獵物(如旅鼠)更少了,”塞凱利說。挪威北極大學的生態學家羅爾夫·伊姆斯也同意這一觀點,他參與了挪威北極地區的一個食物鏈監測專案。“在較溫暖的冬季,往往會有更多的降雨,這可能會導致雪地上形成一層冰層,阻止旅鼠找到食物,”未參與這項新研究的伊姆斯說。“如果旅鼠消失了,捕食者可能會轉向鳥蛋。”
伊姆斯指出,已知赤狐和禿鼻烏鴉等捕食者正在向北遷移,他認為這可能也與氣候變化有關——特別是與較溫暖條件下植物生長的增加有關。“狐狸和烏鴉也吃漿果和食草無脊椎動物,因此它們將受益於更多的植物生物量,”他說。“它們還可以以在雪凍結時死亡的齧齒動物和馴鹿為食。”一旦這些捕食者建立起來,它們就不太可能拒絕一窩營養豐富的濱鳥蛋。伊姆斯認為這項研究揭示的模式令人信服,並指出需要對捕食進行更多研究。“我希望這項研究將激勵其他人現在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揭示的模式的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塞凱利說。事實上,他補充說,這可能會使遷徙本身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鳥類在北極地區繁殖的原因之一是夏季昆蟲豐富,”他說。“但我相信,另一個原因是它們的巢穴過去在那裡更安全。如果情況不再如此,遷徙可能會變成一種能量浪費。”
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政府部門)的北極保護生態學家保羅·艾倫·史密斯說,長途遷徙的鳥類正在減少。“這表明長途遷徙的好處已不如以往。”史密斯曾與人合寫過一篇關於 2004 年至 2008 年加拿大北極地區巢穴捕食情況的早期科學論文,該論文報告了一種相反的模式,即那裡的模擬巢穴捕食率隨著研究人員向北移動而降低。然而,史密斯及其同事關於模擬巢穴的區域資料很難與這項新研究中的資料進行比較,因為塞凱利及其團隊使用了關於真實巢穴捕食情況的現有全球資料。無論如何,史密斯同意這項研究揭示的全球巢穴存活率低且呈下降趨勢令人擔憂。
“真正讓我震驚的是,”塞凱利說,“濱鳥的生存現在不僅在人類眾多的地方受到損害,而且還透過氣候,在非常偏遠的地區,包括地球上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受到損害。”在某些情況下,他認為可能有必要圍欄圍住繁殖區,甚至捕殺野生捕食者,挪威環境署已經在某些地區對赤狐採取了這種措施。更重要的是,塞凱利認為,人類應該加倍努力防止氣候變化,並應應對其他威脅,如狩獵和棲息地喪失,這些威脅可能更容易控制。當然,他補充說,如果您住在濱鳥繁殖區附近,您可能需要三思而後行是否在家中飼養捕食性寵物。“我愛貓,”他說,“但當它們晚上外出時,它們真的會造成嚴重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