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兩棲動物數量下降有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來源:約瑟夫·基塞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世界各地兩棲動物的數量多年來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下降,這引發了研究人員提出的各種令人困惑的解釋。現在,《自然》雜誌今天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至少對於一個物種來說,原因是氣候變化。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約瑟夫·基塞克和他的同事在調查了北美西部湖泊和池塘中不同的水位如何影響蟾蜍卵的發育後得出了這個結論。“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喀斯喀特山脈的多個地點收集資料,這些地點海拔4000到7000英尺,那裡有大量的西部蟾蜍繁殖種群,”基塞克說。該團隊使用了旨在將蟾蜍卵固定在不同深度的箱子,以評估更厚的水層是否可以保護卵免受紫外線傷害。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發現,在降雪量較少的年份,水位較淺,這使卵暴露於更多的紫外線下,並使其容易爆發疾病,”基塞克解釋說。他們發現,發育中的胚胎被水黴病原體水黴菌殺死,這種病原體通常只攻擊受傷或處於某種壓力下的生物。“大約在 1990 年代初期,我們開始看到 80% 到 100% 的死亡率,”基塞克說。

儘管基塞克認為全球變暖是這個特定案例的罪魁禍首,但他將世界各地兩棲動物數量下降歸咎於各種壓力原因。“我們的結果表明,要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需要詳細瞭解當地自然歷史的機制,並結合長期資料,以便我們評估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反應,”他評論道。團隊成員安德魯·布勞斯坦補充說:“這項研究表明,如果我們想了解我們周圍世界複雜的生態,我們必須開始著眼大局,並且可能沒有簡單或容易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