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正在使以竹子為食的狐猴捱餓

竹子生長週期與狐猴的飲食需求越來越不同步

大竹狐猴。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儘管大竹狐猴已經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但它們的困境似乎永無止境。《星期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氣候變化正在使這種馬達加斯加的原生物種捱餓。

這些極度瀕危的狐猴幾乎完全以一種竹子的嫩芽為食。但在通常從八月到十一月的旱季,狐猴會轉而食用竹子的稈——更容易獲得但沒有營養的木質樹幹。科學家預測,隨著氣候變化繼續延長旱季,狐猴將被迫食用這種令人倒胃口的竹稈。

石溪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同時也是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帕特里夏·賴特告訴PBS NewsHour:“大竹狐猴以一種相當有彈性的食物來源為食。專門以竹子為食是個好主意,因為它很豐富,生長迅速。它有能力承受氣候變化,但不幸的是,狐猴無法如此迅速地適應這種改變了的週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這些狐猴需要竹子

狐猴的生活方式進化得幾乎完美地與遍佈島嶼雨林中的竹子相吻合。

靈長類動物的繁殖週期與竹子的生長週期平行。當旱季結束時,雨水會在兩週內使竹筍發芽。到那時,小狐猴也出生了,並以竹子富含蛋白質的嫩芽為食。

狐猴高度特化的牙齒也類似於大熊貓的牙齒。兩者是唯一能夠磨碎竹稈的哺乳動物。但是,這種飲食無法持續超過一兩個季節,因為竹稈會磨損它們的牙齒。

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研究人員透過觀察這些生物18個月,確定氣候變化正在緩慢地威脅著狐猴。該團隊將他們的行為與古生物學記錄和氣候變化預測進行了交叉參考。

 

化石記錄顯示,狐猴曾經遍佈整個島嶼。今天,這些哺乳動物被困在東側,那裡目前的旱季最短,氣候模型預測這種乾旱將繼續惡化。如果人們繼續在該島上進行森林砍伐,狐猴將無處可退。

可以做些什麼

狐猴的前景極其黯淡,但賴特希望馬達加斯加能夠增加目前的種群數量,目前野生狐猴的數量約為600到700只。

賴特和她的同事計劃在雨林中建立竹子走廊,這將為棲息地提供可食用的竹子。他們希望與當地村民合作種植更多的竹子,並在旱季持續時管理人工灌溉系統。他們還希望透過允許人們收穫一部分竹子來發展當地經濟,而其餘部分則留給狐猴。賴特的保護計劃還包括將狐猴遷移到島上雨季較長、竹子生長茂盛的地方。

賴特說,馬達加斯加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還旨在透過停止伐木和農業焚燒行為來建立整個生態系統。

她說:“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森林破壞的訊息,但我相信我們將聽到更多關於馬達加斯加森林恢復的訊息。我們正在創造一個人和動物都可以快樂的地方。我們希望幫助這種迷人的狐猴數量反彈。”

本文經PBS NewsHour許可轉載。它於首次釋出於2017年10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