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加劇鳥類“換偶”現象

全球變暖正在加劇鳥類長期以來的不忠行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顯然,人類並非唯一會因壓力而影響關係的物種。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生活在氣候多變地區的鳥類更可能對它們的羽翼伴侶“不忠”。

“與多個伴侶交配可以提高至少一隻雛鳥擁有能夠應對未來多變環境的基因的可能性,”進化生態學家、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卡洛斯·博特羅解釋道,該研究昨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上。

鳥類通常在一個繁殖季節只與一個伴侶結合,有時甚至會年復一年地與同一個伴侶築巢。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這種現象使科學家們認為超過90%的物種都是一夫一妻制的,但得益於改進的基因檢測技術,我們現在知道大多數鳥類實際上會背叛它們的伴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鳥類長期以來就有不忠的行為,但極端的氣溫波動似乎正在加劇這種影響。博特羅說,如果全球氣候繼續變得更加不穩定,受影響的地區可能會看到鳥類之間的濫交現象穩步增加。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行為和進化生態學家達斯汀·魯本斯坦的幫助下,博特羅收集了200多種鳥類的資料,包括海鷗、鵝、鴨子、麻雀、藍知更鳥和獵鷹。

當覓食比歌唱更重要時
然後,科學家們將鳥類的交配習慣與築巢區域附近的氣溫和降水記錄進行了比較。在氣候不穩定的地區,雌性產下的卵中缺乏配偶DNA的比例更高,而且鳥類在繁殖季節之間更換伴侶的頻率也更高。

博特羅說,根據地點和鳥類型別的不同,天氣波動可能會造成間接導致濫交的壓力情況。例如,如果天氣異常寒冷,可能就沒有足夠的植物或昆蟲可供食用,而且幼鳥可能因沒有長出羽毛來保護自己免受寒冷而凍僵。

他說,這不僅僅是關於擁有最好的基因來在惡劣條件下生存,還包括雄鳥能做出多少貢獻。一隻在一季中能帶回大量魚的燕鷗,可能在下一季就找不到任何魚,從而促使其配偶尋找更好的伴侶。

雌鳥通常會根據它們認為的吸引力來選擇伴侶。嘲鶇經常透過唱歌來引誘伴侶,而其他物種可能會炫耀它們的捕獵技能或鮮豔的羽毛。但是當天氣模式改變時,許多鳥類可能會迅速失去它們的魅力。

“一個在某個時候看起來很帥的雄鳥,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可能看起來就不那麼好了,因為它沒有獲得足夠的食物,”博特羅說。“潛在伴侶的質量取決於環境。”

不忠對人類來說可能聽起來不是一件好事,但博特羅說,對於鳥類來說,尋找更優良的基因可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有用策略。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