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曼谷代表了全球交通的未來。短途旅行需要數小時,無論是乘坐公共汽車還是汽車,到晚上,在某些地方,交通速度可能平均只有每小時半英里,遠低於步行速度。曼谷約900萬居民擁有200萬輛私人車輛。伊利諾伊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交通能源分析師史蒂文·普洛特金指出:“不幸的是,私人車輛已經成為富有、文明人的代名詞。當你攢了一些錢時,它是你最先購買的東西之一。”
在世界範圍內,對汽車的渴望及其引發的交通堵塞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耗燃料,導致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天在曼谷釋出的新報告所揭示的那樣,減少這些排放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任務。
自1970年以來,由於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加,無論是汽車燃油還是燃煤發電廠的電力,全球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幾乎翻了一番。報告稱,在此期間,僅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就上升了“約80%”,其中28%的增長髮生在1990年之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上升會停止:汽車越來越受歡迎,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消耗燃煤電力。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能源效率和環境部門負責人理查德·布拉德利(Richard Bradley)的說法,僅中國就在2006年增加了90吉瓦的燃煤發電廠,大致相當於德國的總髮電量。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目前為百萬分之379(ppm))達到約550 ppm,科學家估計平均氣溫將上升3攝氏度(5.4華氏度)。根據IPCC的說法,這種上升將產生一系列影響,從冰川萎縮(以及岌岌可危的淡水供應)到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如森林火災和害蟲爆發。
幸運的是,存在一系列措施來嘗試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數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明智地利用能源,即所謂的能源效率。“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將來自能源效率,”美國高階氣候談判代表哈蘭·沃森認為。“如果我們要從長遠上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我們必須減少甚至逆轉全球排放量的增長。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法是在許多部門採用一攬子措施。”
例如,該報告呼籲建造更高效的建築物。“對於新建築物,這涵蓋了從適當的隔熱材料;良好的窗戶;節能的供暖、製冷和通風系統;高效的電器和具有大幅降低待機損耗的插頭負載,”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高階工作人員科學家馬克·萊文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建造比現在更節能的商業建築。”而且它不必花費更多。該報告指出,“到2030年,建築部門預計約3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透過淨經濟效益來避免。”
從增加核能和太陽能等低碳能源的使用,到減少每年清理的近1300萬公頃(約50,200平方英里,或大致相當於紐約州的面積)的森林(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約58億噸二氧化碳),該報告列出了世界可以減少排放的方法。甚至交通也可以得到改善。“你可以透過今天存在的技術使美國[車輛]車隊的效率提高一倍,”阿貢的普洛特金說。“這隻需要意願。”
當然,交通表明,要實現從所有部門幾乎消除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目標將是多麼困難。“脫碳將需要能源供應基礎設施發生巨大變化,”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交通分析師大衛·L·格林指出。選項包括氫燃料電池、生物質燃料的電動混合動力車或插入電網的電動汽車。“沒有足夠的生物燃料,”格林補充道。“因此,你需要氫或電力來使地面交通脫碳,還需要強有力的政策來確保這些能源載體的碳排放被隔離。”
這種碳捕獲和儲存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任何努力都至關重要,特別是如果煤炭繼續在發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話。不幸的是,隔離技術尚未大規模展示。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康納頓承認,需要大量的政府資金來證明這項技術。“這份報告強調了集體行動的必要性,強調了在經濟的所有部門採取行動的必要性,並強調了化石燃料發電以及燃料領域的一些突破性技術的必要性,”他說。“目標是減少排放和發展經濟。”
該報告還提供了此類變化可能產生的成本估算。這些估算值的範圍從整體經濟健康狀況的實際改善到到203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損失高達3%,具體取決於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目標水平。但是,“在假設碳稅收入或排放交易系統下的拍賣許可證用於促進低碳技術的情況下,成本可能會大幅降低,”報告指出;相關的健康益處,如汽車微粒汙染的減少,可以使嚴格的行動在經濟上有利。
“IPCC報告表明,如果行動儘快開始並明確闡明,成本是可以控制的,”IEA的布拉德利補充道。“由於能源供應資本的長期性,現在需要做出這些投資決策。”
這將需要美國(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排放國)在國內外層面發揮領導作用,該國尚未承諾實現國際減排目標,甚至沒有承諾達到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首選濃度水平。“美國採取行動是接下來要發生的大事,”華盛頓特區智庫“未來資源”的高階研究員比利·皮澤說。“我不知道這是否會發生在本屆政府期間,但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想象這位總統提出一項提案並非不可能。”
像美國政府目前採用的自願措施是不夠的。“自願措施不會奏效,儘管它們產生了一些非常溫和的影響,”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經濟學家查爾斯·科爾斯塔德說。“各國需要採取行動,激勵個人和企業減少碳排放——需要為碳排放定價。”
根據該報告及其作者的說法,政府採取的任何行動都必須比曼谷緩慢的交通速度更快。“未來二三十年的減緩努力將對實現較低的穩定水平的機會產生巨大影響,”報告說。在交通運輸方面,它提出了強制性的燃油經濟性標準和更好的基礎設施規劃,以此來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和城市交通擁堵的噩夢。
“短期是效率,”阿貢的普洛特金說。那麼長期呢?“城市形態對人們的出行方式以及你可以擁有的公共交通型別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件長期的事,但你必須儘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