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為自己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發展水電以幫助緩解氣候變化的風險,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事件,現在正在破壞這些目標的基礎。
最近的打擊發生在9月份,當時中國許多主要河流都出現了異常的萎縮,一些河段的剩餘水量不足20%。結果,該國的水力發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四分之一。根據最近的政府宣告,自7月以來,每個月的電力下降幅度都在不斷擴大。
隨著主要水電站的蓄水量下降,正常的旱季正在臨近。宣告稱,由此產生的水力發電壓力將持續到明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中國政府尚未解釋水流量下降的原因。但專家將其歸咎於氣候變化,並警告說,傳統上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幹旱。
如果這一預期成真,將阻礙中國的水電產業,該產業貢獻了中國大部分的無碳電力。它還將威脅到一項國家戰略,即從資源豐富的中國西部向中國電力需求旺盛的製造業(大部分位於東部)輸送電力。
對於位於中國東海岸的廣東省來說,這種威脅已經變成了日常現實。由於今年其西部鄰居未能像往常一樣輸送那麼多電力,這個有能力生產全球一半以上臺式電腦和玩具的製造業中心被迫節約用電。
渦輪機乾涸
該地區的電力分銷商中國南方電網將能源短缺的部分原因歸咎於水電的蒸發。
該公司的資料顯示,截至7月,平均而言,其裝機水電容量甚至不到一半的水可以用來轉動渦輪機。一些作為西電東送計劃一部分而建設的主要水電站未能發揮作用。
據報道,貴州省最大的水力發電機組構皮灘由於水流量減少,每天的產量只有正常產量的10%。在廣西地區的另一個名為龍灘的水電站,今年的降雨不足導致其水庫水位比往年低了幾十米。
“這肯定會對我們從現在到明年夏天的水力發電產生負面影響,”該電站負責公共關係的李豔光說。當被問及明年夏天(一個正常的雨季)是否能使情況好轉時,李謹慎地回答。
“這完全取決於天氣,”他說。“我們無法預測。”
儘管發電量下降,但水電增長計劃仍堅持
但中國頂尖的能源專家之一林伯強相信,中國的水力發電量可能只會朝一個方向發展:越來越糟。
“如果氣候變化導致了今年水流量的減少,我認為確實如此,那麼它(對河流的)影響將是長期的。這將對中國的水力發電量造成影響,並提高使用成本,”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解釋說。
但是,在林看來,這樣的挫折無法與中國開發更多水能的願望相提並論。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使用者,計劃到2015年再增加120吉瓦的裝機容量,這是到本十年末實現15%的電力結構綠色化的關鍵一步。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資深氣候和能源專家楊富強同意,儘管主要不是出於能源供應方面的考慮,中國的水電計劃仍將繼續。
楊說,儘管在水電專案的設計中考慮了氣候適應性方法,但中國仍然可能遭受水力發電量下降的影響。但他表示,中國可以從太陽能或風能中尋求更多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清潔能源,並透過中國一直在建設的先進輸電基礎設施智慧電網從其他地方獲取電力。
那麼,保留水電的意義是什麼?
楊解釋說:“未來,水電專案的重要性將不在於發電,而在於水資源管理。”“它有助於控制洪水,確保船舶運輸和儲備水——這是[缺水]的中國急需的功能。”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