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這篇來自Climatewire的文章部分參考了美國科學促進會 (AAAS) 的線上新聞服務隨後撤回的新聞稿。該研究本身並未被撤回。它提出了氣候變化下未來變暖的激進情景,許多氣候科學家對此表示質疑。我們將在今天下午晚些時候釋出一篇“觀察”部落格文章,以提供有關此故事相關問題的更多背景資訊。
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到 2020 年,地球可能會變暖 2.4 攝氏度,這可能會引發全球爭奪糧食供應。
阿根廷非營利組織 Fundación Ecológica Universal (FEU) 的美國分支機構——環球生態基金會的工作,描繪了到本十年末世界飢餓的黯淡景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報告警告說,氣溫升高將大幅削減整個發展中國家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產量,加劇食品價格波動,並增加營養不良人口的數量。
報告預測,糧食需求將大大超過可用供應量。
該組織利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世界氣象組織和其他聯合國機構現有的氣候和糧食生產資料得出結論。
環球生態基金會表示,其主要發現是,如果地球繼續照常發展,到 2020 年,氣溫可能會比工業化前水平至少升高 2.4 攝氏度——或 4.3 華氏度。跨越 2 攝氏度的氣候閾值通常被認為是危險的。
報告警告說,大氣中吸熱氣體的水平在工業化前時代為百萬分之 284,今天已超過百萬分之 385。到 2020 年,可能會達到百萬分之 490。根據 IPCC 的估計,如此高的碳濃度與全球氣溫升高 2.4 攝氏度有關。
潛在的時間差 憂思科學家聯盟的氣候科學家 Brenda Ekwurzel 表示,儘管如此,如果地球達到如此高的濃度,地球升溫的速度尚不確定。
她說:“如果你把地球看作一個烤箱,達到 490 就像你轉動了旋鈕,但烤箱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溫度。”
環球生態基金會執行董事兼報告作者 Liliana Hisas 說,氣候科學家 Osvaldo Canziani 擔任了這項研究的科學顧問,並“逐行”審查了報告。Canziani 無法置評。
雖然並非地球的每個地區都預計會受到氣候相關影響對農業的不利影響,但報告中的數字表明,到 2020 年,小麥產量和需求之間將存在 14% 的缺口,全球水稻產量將存在 11% 的缺口,玉米產量將存在 9% 的缺口。然而,大豆預計將有 5% 的盈餘。
報告指出,為了滿足預計到 2020 年將增加 8.9 億人口的世界的需求,全球社會需要將糧食產量提高約 13%。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高階政策分析師 Josef Schmidhuber 質疑了區域生產資料的一些基本假設,並表示這項環球生態基金會的研究也未能考慮可能影響這些結果的其他外部因素。
Schmidhuber 說:“這種情況成立的唯一理由是氣候變化對非農業經濟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以至於人們會失去購買力,從而變得非常貧窮,以至於他們買不起滿足需求的食物。” 他說:“糧食安全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問題——它首先反映了缺乏獲得食物的途徑和缺乏收入。”
Schmidhuber 認為,僅從糧食生產影響的角度來看待糧食安全,將導致對飢餓估計的誇大。
點選此處閱讀該研究。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