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城市規劃不善共同加劇阿根廷致命洪水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雨只是導致布宜諾斯艾利斯被淹的原因之一

4月1日深夜,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開始下雨。第二天早上,當月的降雨記錄被打破,城市醒來時發現街道被水淹沒。

據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央天文臺的報告,暴雨在不到兩個小時內向該市傾瀉了超過 6 英寸的水,造成 8 人死亡,數百人流離失所。但最糟糕的還在後頭。

4月3日晚,第二場風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東南 34 英里的拉普拉塔市機場附近傾瀉了超過 7 英寸的降雨。當地新聞媒體報道稱,拉普拉塔市某些地區的降水量達到 11 到近 16 英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被沖毀的車輛、半淹沒的客廳和企業,以及腰部深處或在皮筏中移動的人們的影像與停電、交通系統嚴重中斷和悲劇的報道一起被張貼在所有媒體上。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司法和安全部表示,拉普拉塔市的官方死亡人數為 51 人,另有 1 人失蹤,超過 1,500 人被疏散。

據初步估計,僅拉普拉塔的損失就約為 5 億美元。

司法和安全部長裡卡多·卡薩爾在一份宣告中說:“這是拉普拉塔市歷史上最大的氣候災難。”

那麼發生了什麼?

極端降雨事件的頻率“增加了兩倍”
阿根廷的官方雨季從 12 月到 3 月,在南半球夏季,平均每月降雨量為 100 毫米(略低於 4 英寸)。但在過去幾年中,大型淡季風暴的發展正成為一種新的常態。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全球變化大氣過程跨學科研究小組主任巴勃羅·坎齊亞尼解釋說,4 月初拉普拉塔市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經歷的極端天氣事件與過去三十年來在被稱為“溼潘帕斯”的地區觀察到的明顯趨勢相吻合——該地區從巴西向南延伸至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南部。

坎齊亞尼說:“自 80 年代初以來,傾倒超過 100 毫米水的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增加了兩倍。”

根據阿根廷國家氣象局 (SMN) 的資料,從 1961 年到 2010 年,幾乎整個國家的年平均降水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阿根廷沿海地區——東北部的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之間的地區——庫約地區以及該國中部和北部地區。

坎齊亞尼說,雖然暴雨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並不罕見,但問題是它們變得更加頻繁。而且看起來情況會變得更糟。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全球模型,到 2020 年至 2029 年,阿根廷中部和東部的降雨量將增加 2% 至 8%,而西北部的降雨量將下降 2% 至 12%,這是 SMN 提供的資訊。預計整個國家的平均氣溫將上升 0.7 至 1.2 攝氏度,其中東北部的氣溫預計最高。

為什麼城市不堪重負
然而,氣候變化只是部分原因。

坎齊亞尼說,4 月風暴帶來的降水量可能即使是排水最好的城市也會被淹沒。但他表示,當如此傾盆大雨發生在大型城市地區時,情況會變得更糟——瀝青和水泥使其幾乎不透水——再加上糟糕的規劃,就像布宜諾斯艾利斯或拉普拉塔的情況一樣。

這兩座城市都位於容易發生洪水的低窪潘帕斯地區,該地區歷史上充滿了流入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小河流和小溪。問題是,許多這些天然徑流系統為了城市擴張而被覆蓋或“管道化”。由於無處可去——也沒有小溪可以排水——來自比平常更大的風暴的水開始積聚,導致洪水。

綠色和平組織阿根廷代表埃爾南·賈爾迪尼說:“過去幾年的[城市]增長非常巨大,而且顯然沒有考慮到環境因素。”

他說,一個例子是最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部類似威尼斯的提格雷鎮和巴拉那三角洲的建設熱潮。

根據國際新聞社的文章,三角洲地區失控的建設正在堵塞當地的生態系統,並阻礙了自然徑流,而這種徑流可以緩衝首都周邊地區的洪水影響。

政治超越了適應需求
文章指出,4 月洪水過後,這些脆弱性被突顯出來,同時還暴露出缺乏應對更頻繁和更大降雨的基礎設施以及缺乏災害管理計劃。

賈爾迪尼說:“從歷史上看,政府對環境問題不太關心,更不用說氣候變化問題了。”因此,在適應氣候變化或以氣候為導向的城市規劃方面,阿根廷遠遠落後了,他說。

賈爾迪尼說,雖然四月份的災難引起了人們對自然災害防備和適當城市規劃需求的關注,但就減緩和適應而言,很可能不會有任何結果。

賈爾迪尼說:“令我擔憂的是,他們正試圖使這些型別的災難正常化——稱它們為‘自然災害’——而沒有考慮人為因素對它們的貢獻,或者如何適應。”

他說,聯邦政府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對這場災難的第一反應是互相推卸責任,這也不是很令人放心。

“我們拭目以待。我希望這是一個開始,”賈爾迪尼說。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專線。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