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個春日,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外科醫生威廉·科恩等待著一個他希望不會到來的電話。在他辦公室附近的一間手術室裡,醫生們正在努力取出穿過一位 55 歲女性患者血管的導線,這些導線是從她的起搏器連線到心臟的。導線斷裂了,這在起搏器導線上太常見了,現在他們必須在不損壞患者血管的情況下將其取出。科恩隨時待命,以防發生損傷並需要緊急修補。
根據一些研究,心臟再同步治療 (CRT) 裝置(如起搏器)旨在透過電刺激心臟使其正常運作,但每年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多達三分之一的人未能從中獲益。每年全球約有 600,000 名患者接受起搏器治療。連線裝置和心臟上或心臟內的電極的導線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正如科恩從親身經歷中可以證明的那樣,它們也會導致其他問題。導線可能會斷裂、破損或脫位,需要進行額外的更換手術。
圖片由 EBR Systems 提供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但是,一種新型的無導線 CRT 裝置已經開始進入市場,對於像科恩這樣的醫生來說,它們代表著未來。其中一款裝置來自一家名為 EBR Systems 的矽谷初創公司。其 WiSE 裝置採用無導線電極,大小如同一粒米,透過導管連線到心臟左心室內部。一旦到位,其壓電材料就會響應超聲波能量(由植入左胸腔的另一個裝置發射)而產生刺激心臟的電脈衝。“我們已經在 53 名患者身上完成了[這項操作],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EBR 執行長艾倫·威爾說。“我們已經解決了傳統心臟再同步治療的失敗問題,並且正在修復其中 80% 以上的問題。”
三大 CRT 裝置製造商——美敦力、聖猶達醫療和波士頓科學公司——也在研發無導線技術,但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他們完全取消了電極,而是縮小了裝置尺寸,使其足夠小,可以直接完全植入心臟——包括處理器、電池等所有部件。但這些裝置大約有 AAA 電池大小,仍然太大,無法放置在左心室(在左心室中,它們可能會形成比在右心室中形成的血栓更危險的血栓),因此它們是對 WiSE 的補充,而不是直接競爭對手。事實上,WiSE 的設計目的是與安裝在右心室的傳統起搏器同步工作。
EBR、美敦力和聖猶達的裝置已在歐洲獲得使用許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許可正在等待美國進一步的臨床試驗。*
幸運的是,科恩的潛在患者順利完成了導線拔除手術,沒有發生意外。但科恩期待著有一天,他和他的同事們不必再為這類手術待命。“無需導線即可改變裝置通訊方式的想法是醫學界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他說。
*更新: 4 月 6 日,美敦力宣佈其 Micra 經導管起搏系統已成為首個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無導線起搏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