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家已經標記了四個物體進行後續研究,以尋找假想的第九行星。
這四個不明物體是在澳大利亞賽丁泉天文臺的 SkyMapper 望遠鏡最近拍攝的南天影像中發現的。 組織這項公民科學專案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ANU) 的研究人員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的 60,000 多人仔細檢查了這些照片,進行了大約 500 萬次分類。
天文學家現在將使用賽丁泉天文臺和世界各地的其他望遠鏡來調查這四個物體,以確定它們是否是可行的第九行星候選者。 但專案團隊成員表示,即使它們不是,這項搜尋仍然產生了有價值的資訊。 [“第九行星”的影像證據(圖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已經設法排除了在南天大約 90% 的區域,深度達到地球到太陽距離約 350 倍的海王星大小的行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研究學院的研究負責人布拉德·塔克 在一份宣告中表示。
塔克補充說:“在成千上萬名敬業的志願者幫助下,他們仔細篩選了 SkyMapper 拍攝的數十萬張影像,我們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完成了四年的科學分析。” “其中一位志願者託比·羅伯茨已經完成了 12,000 次分類。”
天文學家斯科特·謝潑德和查德威克·特魯希略在 2014 年首次認真提出第九行星的存在,他們指出,新發現的天體 2012 VP113、矮行星塞德娜和冥王星以外的其他幾個天體具有明顯的軌道特徵。 謝潑德和特魯希略表示,這種巧合可以用潛伏在太陽系外圍並拉動天體的巨大、看不見的“擾動者”來解釋。
天文學家康斯坦丁·巴特金和邁克·布朗在 2016 年 1 月加強了這一假設,他們發現證據表明,這個假定的擾動者(他們稱之為第九行星)可能正在塑造其他遙遠天體的軌道。
巴特金和布朗計算出,如果第九行星存在,它可能比地球重約 10 倍,並以高度橢圓的軌道繞太陽執行,使其距離太陽最遠可達 1,000 個天文單位 (AU)。 (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 9300 萬英里,或 1.5 億公里。)
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牽頭的努力所表明的那樣,對第九行星的搜尋現在正在進行中,這項努力涉及公民科學網站 Zooniverse.org。 您可以在此處瞭解更多資訊(但請注意,該專案的公眾參與方面已結束):https://www.zooniverse.org/projects/skymap/planet-9
編輯推薦
版權 2017 SPACE.com,Purch 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