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學家奧克-弗洛裡安·海姆斯特拉見過許多鳥巢,但沒有一個像他在比利時一家醫院的病人照片中看到的那樣。這個巢穴高高地位於醫院庭院裡的一棵糖楓樹上,非常巨大,而且看起來像是金屬製成的。
“它就像一個非常大的金屬的、令人討厭的鳥刺球,”海姆斯特拉說。經過仔細檢查,他意識到一隻歐亞喜鵲(Pica pica)用包括大約1500個城市經常用來驅趕鳥類閒逛者的尖刺材料建造了這個兩英尺寬的巢穴。海姆斯特拉冒險走到醫院的屋頂上,才發現面向庭院的屋頂邊緣光禿禿地塗著一層膠水,就像經常用來粘附這些尖刺的那種。而且,也許最奇怪的是,這隻鳥似乎安排了這些尖刺,在巢穴上方形成了一個防禦性的屋頂,很像喜鵲經常用多刺的樹枝建造的那種屋頂,它們為此要長途跋涉去收集樹枝。
“這聽起來像個玩笑,”荷蘭自然歷史生物多樣性中心的進化生態學博士候選人海姆斯特拉說。“我認為現在它們開始以我們期望的方式使用這些防鳥尖刺,這太有趣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海姆斯特拉是一項新研究的共同作者,該研究於7月11日在Deinsea線上發表,研究人員在其中描述了比利時的巢穴以及在歐洲各地發現的幾個類似的尖刺結構:來自蘇格蘭和荷蘭的兩個喜鵲巢,以及一個同樣來自荷蘭的禿鼻烏鴉(Corvus corone)巢。科學家們還提到了2009年一篇論文中報道的一個用尖刺裝飾的禿鼻烏鴉巢,以及社交媒體上關於鳥類與屋頂防鳥尖刺互動,甚至直接在它們上方築巢的幾份報告。
鳥巢中使用的防鳥尖刺。圖片來源:奧克-弗洛裡安·海姆斯特拉/自然歷史博物館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研究的烏鴉巢似乎並沒有將尖刺用作防禦,而是用作結構支撐,尖銳的末端無害地指向內部。烏鴉和大多數喜鵲屬於科學家稱為鴉科的群體,它們以特別聰明而聞名。
“作為一個科,鴉科動物是所有動物中最聰明的之一——當然是鳥類中最聰明的,但實際上在所有我們理解的生物中都是如此,”華盛頓大學的鳥類生態學家凱利·斯威夫特說,她專門研究鴉科動物。斯威夫特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她說她對看到烏鴉和喜鵲嘗試非常規的築巢技術並不感到驚訝。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城市生態學家胡安·迭戈·伊巴涅斯·阿拉莫說,世界各地的鳥類以各種方式在它們的巢穴中使用人類材料,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海姆斯特拉說,使用防鳥尖刺只是這種行為的一個異常諷刺的例子。
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的一篇綜述中,伊巴涅斯·阿拉莫和他的同事發現,雖然在鳥巢中最常見的人類材料是塑膠,但這些結構也包含玻璃、布甚至香菸頭等東西。而且,即使在人們可能認為是原始地區的巢穴中也發現了人為材料。“這實際上與汙染更嚴重的地區無關,”伊巴涅斯·阿拉莫說。“這不僅僅侷限於城市。它無處不在。”
由於論文中提到的巢穴分散在歐洲各地,海姆斯特拉認為許多鳥類都在獨立地探索防鳥尖刺的再利用——他說他希望隨著這種現象現在被記錄下來,好奇的觀察者將報告其他包含這些尖刺的巢穴的例子,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種行為。
海姆斯特拉還想確定這種非常規的巢穴材料是在幫助還是在傷害這些鳥類。斯威夫特設想了一些實驗,測試喜鵲的捕食者是否能夠躲避看似具有防禦性的尖刺,以及比較尖刺使用者與更傳統的同物種築巢者的築巢成功率的觀察性研究,這些研究可以用來找出答案。
“我們不知道巢穴裡發生了什麼——是否成功繁殖,是否根本有繁殖,”波蘭華沙大學的生物學家祖贊娜·賈吉洛說,她與伊巴涅斯·阿拉莫合作撰寫了關於鳥類使用人為材料的綜述,但沒有參與最近的尖刺研究。
目前,海姆斯特拉說,他從他所看到的自然反擊的例子中獲得了希望。“使用旨在嚇跑鳥類的材料,用它來實際製造更多的鳥類——我認為這是完美的復仇,”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