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路感染疼痛可能是神經過度生長引起的

尿路感染症狀可能在細菌消失後很久仍會復發。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生長是罪魁禍首

Colo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SEM) of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 (SEM) 顯示大腸桿菌細菌在尿路感染 (UTI) 患者的尿液樣本中發現的膀胱上皮細胞上。

史蒂夫·格施梅斯納/科學來源

尿路感染(UTI)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細菌性疾病之一。大約12%的男性和大約一半的女性在一生中會經歷一次尿路感染。高達44%的女性在患上尿路感染後六個月內會再次感染。對於某些人來說,即使感染已經清除,有害細菌也不再存在於尿道中,但痛苦的尿路感染症狀仍會復發並變為慢性。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為什麼尿路感染疼痛會在某些人身上持續存在感到困惑,但一項新的研究剛剛確定了一個可能的原因:一項週五發表在《科學免疫學》雜誌上的研究描述了複發性尿路感染如何導致盆腔神經細胞過度生長,從而延長感染的疼痛。這一發現可能對未來的治療產生影響,並可能幫助醫生避免為看似頑固的尿路感染過度開具抗生素。

“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論文,”克利夫蘭診所的泌尿科醫生格倫·韋內堡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杜克大學病理學家、新研究的合著者索曼·亞伯拉罕說,這項新研究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看到這些尿路感染症狀,但患者的尿液中不一定看到任何細菌?”為了找出答案,他和他的團隊檢查了25位有持續尿路感染疼痛但在尿液中沒有相關細菌跡象的人,以及12位沒有這種疼痛的人的膀胱組織活檢。研究人員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報告頻繁尿路感染症狀的人的盆腔組織中神經明顯更多。“這很驚人,”亞伯拉罕說。

難題的下一部分是確定這些額外的神經是反覆感染的結果,還是其原因。研究人員用大腸桿菌細菌感染齧齒動物的膀胱,並用抗生素治療,讓它們康復,然後重複這個過程。這導致小鼠表現出持續的尿路感染症狀,如尿頻和盆腔敏感跡象。並且,經歷過三個尿路感染-治療週期的小鼠的神經過度生長與在人體活檢中觀察到的相似。相比之下,只經歷過一次感染的小鼠沒有神經過度生長。

研究人員認為,反覆的細菌感染可能會啟用稱為肥大細胞的特殊免疫細胞,這些細胞會釋放一種稱為神經生長因子的化合物。這種化學訊號會使神經生長進入超速狀態。一旦這些新神經就位,膀胱和盆腔就會變得非常敏感,研究人員說,這可能導致實際感染消失後長期存在的疼痛和其他尿路感染症狀。

不幸的是,由於汙名和缺乏研究,臨床醫生可能難以充分照顧患有這種持續性盆腔疼痛的患者。“當患者因複發性尿路感染去看醫療服務提供者時,他們常常會被忽視,”臨床網路Live UTI Free的創始人梅麗莎·克萊默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目前尿路感染的唯一治療選擇是抗生素。因此,當尿路感染患者沒有尿道細菌跡象時,一些臨床醫生傾向於淡化他們報告的疼痛,或者為了以防萬一尿液檢查可能遺漏了殘留細菌而開抗生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預設措施可能會弊大於利。過度使用抗生素會選擇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的細菌,加劇了全球範圍內對現有治療方法無效的“超級細菌”日益嚴重的問題。目前治療慢性尿路感染症狀的方法通常無法解決不適,但亞伯拉罕說,這種疼痛的惡性迴圈可能不是必要的。

研究人員計劃進行進一步的實驗,以研究他們是否可以在盆腔神經過度生長開始之前阻止它。某些藥物或中和抗體可能能夠阻止膀胱中的肥大細胞釋放神經生長因子。科學家們還想了解新生的過度生長的神經是永久性的,還是可以像野生荊棘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修剪掉。如果這些解決方案有效,它們可能會帶來新的治療方法,甚至治癒方法,可以解決不需要抗生素且抗生素也無濟於事的複發性尿路感染疼痛。“因此,這對這些患者很重要,但對人口和社會層面也很重要,”韋內堡說。

“我喜歡這樣的工作,因為它著眼於可能導致問題的不同方面,”克萊默說。她補充說,這有助於將研究和護理重新集中在人們自身的經歷上。“它將疼痛置於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