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挑剔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為了解釋為什麼與非親屬的合作會產生並在人群中持續存在,英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計算模型,其中參與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性(一種允許合作伙伴以自己為代價獲得利益的意願)和挑剔性(一種基於團隊合作意願離開合作伙伴的意願)。在每一輪遊戲之後,個人都會獲得反映兩個隊友共同努力的回報。然而,如果他們設法讓他們的合作伙伴完成大部分工作,個人表現最佳。在獲得回報後,玩家可以繼續合作進入下一輪,也可以決定離婚,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將隨機與另一個合作伙伴配對。由於反覆離婚的玩家比堅持在一起的玩家承擔更大的成本,因此當進行多輪遊戲(相當於長壽命)時,合作和挑剔性會同步上升。請選擇 1 月 10 日的《自然》雜誌,瞭解完整的回報。

菲利普·山姆ScientificAmerican.com 的執行編輯,負責線上新聞內容的整體工作。他於 1989 年開始在該雜誌工作,最初擔任文案編輯,然後擔任專門研究物理學的專題編輯。他是《病態蛋白質:瘋牛病、慢性消耗病和其他朊病毒疾病》的作者。

更多作者:菲利普·山姆
大眾科學雜誌第 298 卷第 3 期這篇文章最初以“合作的挑剔性”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298 卷第 3 期(),第 31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08-31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