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血液血管中“壞”膽固醇積累導致的心血管風險正在從高收入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轉向中低收入國家,特別是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一項對 1127 項研究(涵蓋全球 1.026 億人)的薈萃分析顯示,從 1980 年到 2018 年,芬蘭、比利時和美國等國家的壞膽固醇水平顯著下降,而泰國、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和馬拉維則顯著上升。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共同負責人馬吉德·埃扎蒂表示,在高收入人群中,主要因素是飽和脂肪攝入量減少以及降脂藥物(尤其是他汀類藥物)的廣泛使用。在低收入人群中,飽和脂肪的攝入量正在上升,而他汀類藥物並不普及。研究人員在十年前掌握的關於新興轉變的證據有限,但埃扎蒂驚訝地看到“轉變的程度如此之大”。
來源:珍·克里斯蒂安森;資料來源:NCD 風險因素合作組織 (NCD-RISC) 在《自然》雜誌第 582 捲上發表的“非最佳膽固醇全球中心位置的重新定位”;2020 年 6 月 4 日(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