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帽帶企鵝種群正感受到熱浪,在過去 20 年裡,超過三分之一的繁殖地已經消失。
研究人員表示,地球變暖導致南極洲海冰(及其他地區)融化,可能是企鵝數量驟降的根本原因。這是因為帽帶企鵝的主要食物——磷蝦,依賴於附著在海冰上的藻類。
馬德里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研究員安德烈斯·巴博薩告訴《生命科學》:“實際上,在 90 年代,人們認為氣候變化將有利於帽帶企鵝,因為與阿德利企鵝(它們更喜歡冰層)不同,帽帶企鵝更喜歡沒有冰的海水。”他補充說,當時,因臉頰到臉頰的細黑線而得名的帽帶企鵝數量似乎有所增加,並建立了一些新的棲息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持續下去。
巴博薩說,然而,冬季海冰的減少已經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現在正在影響磷蝦種群。
清點帽帶企鵝數量
巴博薩和他的同事在 1991-92 年和 2008-09 年統計了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欺騙島蒸氣柱棲息地的帽帶企鵝(Pygoscelis antarctica)。他們主要在 12 月雛鳥孵化時拍攝了 19 個亞群落中的鳥巢。[檢視欺騙島上的帽帶企鵝照片]
結果顯示,由於資料的可用性,最終只包括了 12 個亞群落,結果顯示,1991 年至 2008 年間,被佔用的鳥巢減少了 36%。
巴博薩和同事排除了研究活動是造成數量減少的原因,因為研究種群和用作對照的種群都顯示出類似的減少模式。
旅遊業也不是可能的罪魁禍首。建立在火山上的欺騙島是南極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地之一;根據國際南極旅遊經營者協會 (IAATO) 的資料,2007-08 年約有 25,000 名遊客到訪。與此同時,附近的貝利角帽帶企鵝棲息地通常每個季節有 2,000 至 3,500 人參觀,但數量減少了約 50%。
相反,磷蝦種群的下降可能是罪魁禍首,這一觀點得到了該地區阿德利企鵝種群(P. adeliae)也在減少的事實的支援,而巴布亞企鵝種群(P. papua)的飲食更多樣化,則沒有減少。
(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和阿德利企鵝是棲息在南極半島(南極洲大陸中氣候變化影響更為明顯的地區)的三種冠企鵝屬物種,研究人員指出。)
拯救企鵝
但巴博薩說,帽帶企鵝並非無望。
巴博薩告訴《生命科學》:“這表明,遠離兩極的人類活動如何影響數千公里以外的生命。”“因此,為了保護地球,進而保護南極洲,必須更負責任地使用能源和化石燃料。”
他還說,為了保護以南極洲為家的生物,我們需要透過減少過度捕撈、旅遊甚至研究活動來減少人類的影響。
這項研究於 5 月 22 日線上發表在《極地生物學》雜誌上。
在 Twitter 上關注《生命科學》@livescience。我們也在 Facebook & Google+ 上。
版權所有 2012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