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轉型計劃將加劇全球變暖

儘管面臨水資源短缺和過度的氣候變化汙染,中國公司仍在推進將煤炭轉化為其他燃料的計劃

中國榆林——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早晨 8:30 左右,這座沙漠城市郊外的一家工廠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其五層辦公樓幾乎全部被佔用。卡車運煤進來,又運出建築垃圾。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工人戴著頭盔,在巨大的管道上上下攀爬。辦公樓前,一排彩旗上寫著:“為2015年成功而奮鬥。”

這家工廠的目標是其煤制油業務的運營。中國煤炭巨頭兗礦集團正在將未來押注於此。為了確保工廠按時投產,這裡的一千多名工人犧牲了假期來推動建設。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兗礦並非個例。隨著中國領導人承諾減少煤炭燃燒,該國的煤炭公司一直在爭先恐後地尋求業務多元化的途徑。透過煤氣化或其他技術將煤炭轉化為液體燃料的工廠是首選之一。

直到2012年,中國只有一家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煤制油工廠。目前,中國能源公司,如國有的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和私有的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都已開展瞭如此規模的專案。

沒有人知道中國實際有多少煤炭轉化專案,也不知道他們的總生產能力,因為中國的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和地方政府的支援——經常在獲得中央政府的最終批准之前就進行專案建設。

16家工廠正在籌建中
但根據一個追蹤中國煤炭轉化專案的工程網站,全國至少有16家煤制油工廠已經建成、正在建設或處於高階規劃階段,累計生產能力超過2200萬噸。

專家表示,傳統煤炭業務利潤的萎縮是中國煤制油熱潮背後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十分之七的中國煤炭公司未能實現收支平衡。

該組織指出,這種黯淡的商業前景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中國許多新建的煤礦將很快供應更多的煤炭。與此同時,由於清潔空氣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的發電廠已經失去了對這種骯髒燃料的胃口。

對於像兗礦這樣的中國煤炭巨頭來說,這已經產生了尋求新的經濟引擎的緊迫性。煤炭轉化業務在該公司2014-20年發展計劃的所有期望行動中名列前茅。公司高管公開稱煤制油廠為“兗礦一號專案”。

2012年,兗礦與另外兩家中國能源公司合作啟動了建設階段。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和200億元人民幣(32億美元)的投資,沙漠沙丘已變成約280個足球場大小的工業區,佈滿了管道、淨化塔和其他製造設施。

兗礦的煤制油廠設計為每年為中國不斷增長的重型車輛生產100萬噸煤基液體燃料。它還可以將工業廢物轉化為化學品和其他有價值的副產品。

該工廠將於6月開始試生產。一旦煤炭轉化技術得到驗證,兗礦計劃將運營規模擴大五倍。該公司已經為計劃中的設施推出了可行性研究。

前南非煤炭轉化行業巨頭Sasol的首席工程師、現任兗礦煤制油廠專案負責人孫齊文在最近的一天坐在他的辦公室裡告訴ClimateWire:“將煤炭轉化為液體燃料是必須的。也許對於歐洲或美國來說這不是必須的。但對於中國來說是必須的。”

正如孫解釋的那樣,中國對液體燃料的需求正在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而增加。儘管該國一直在努力用電動汽車取代汽油動力汽車,但孫表示,這種轉變主要發生在乘用車領域。換句話說,大多數中國卡車仍然會使用化石燃料。

孫說:“由於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國煤制油行業的未來一片光明。”

一個時機已到……但又已過的想法?
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如果油價在年底前一直保持低迷,那麼煤制油專案的前景並不樂觀,”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北京辦事處的分析師索菲·陸表示。

正如陸解釋的那樣,市場預測表明,2015年全年油價很可能會保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下,這對於許多煤制油專案來說太低,無法盈利。與該國的其他替代能源業務不同,中國領導人尚未為煤炭轉化領域推出支援機制。

但兗礦集團的孫堅信,即使在艱難時期,他的公司也會蓬勃發展。

孫說:“兗礦有自己的煤礦,而且採煤成本相當低。只要油價保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上,我們就可以實現收支平衡;如果油價超過每桶60美元,那麼我們就可以賺很多錢。”

兗礦計劃今年生產30萬噸煤基燃料。大部分燃料將透過中國的石油供應商進行分銷。該公司還與國內公司簽訂了銷售煤基化學品的合同。

據孫介紹,煤制油廠預計將在八年內收回其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孫表示,如果第二家工廠按計劃上線,該公司將因規模經濟而進一步提高利潤。

但是,在中國煤制油公司雄心勃勃的擴張中,存在著一個不確定因素。

12月份,一家國有報紙報道稱,中國政府正在考慮降低其2020年包括煤制油在內的所有煤炭轉化專案的發展目標。儘管這裡的決策者尚未完成他們的決定,但許多專家毫不懷疑中國的煤制油擴張將會踩下剎車(ClimateWire,2014年12月17日)。

幫助制定中國能源政策的科學家杜祥琬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他認為煤炭轉化“不是前進的方向”,因為它對水資源造成了沉重的損失。

水進來,二氧化碳出去
非政府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能源和氣候變化顧問楊富強補充說:“煤炭還是水:哪一個對我們的生存更重要?當然是水。”

根據行業估計,生產1噸煤基燃料需要大約10噸淡水,而中國大多數煤制油專案都建在或將建在該國乾旱的北部和西部地區的大型煤炭儲量附近。

除此之外,將煤炭轉化為液體燃料的過程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中國已承諾在2030年或更早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孫承認,碳汙染和大量的水消耗是煤制油業務的缺點。但他堅持認為,這些問題不應阻止中國進入該領域。

孫說,這是因為煤制油公司可以捕獲其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地下。他補充說,這些公司還可以透過採用節水技術來降低用水量。

兗礦已經為其煤制油廠配備了廢水回收系統。該公司現在正在建設一個雨水收集設施。孫表示,最終目標是將生產煤基燃料所需的水量減少一半。

但在那之前,兗礦的煤制油專案,就像這個沙漠地區的許多其他煤炭轉化業務一樣,將依賴於從30英里外的一個水庫輸送水。

該水庫蓄積了黃河一條主要支流的流量。在2013年該地區被淹沒之前,這裡是大約6000名村民的家園和一個比長城更古老的文明遺址。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授權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