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石顯示早期鳥類以種子為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中國東北部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又發現了一塊儲存異常完好的鳥類化石。這種大小如烏鴉的生物,被稱為初鳥(Jeholornis prima),生活在早白堊紀時期,它的遺骸為了解早期鳥類吃什麼提供了難得的線索。

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份報告,這種生物的胃裡含有50多粒完整的植物種子——這是早期鳥類食種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關於這種動物吃什麼的其它線索來自其骨骼本身。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的研究人員周忠和和張福成描述了這塊化石,他們指出,其頜骨、牙齒和舌骨的特徵與食種子的習性相符。

初鳥是從樹上的球果中還是從地面上獲得種子尚不清楚。但它的身體似乎很適合強有力的飛行和在樹上棲息。周和張評論說,考慮到它是一種多麼原始的鳥類,這令人驚訝。該化石還呈現出與恐爪龍相似的長而骨質的尾巴,從而加強了鳥類和獸腳亞目恐龍之間的進化聯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作者總結說:“這一發現,以及近年來許多其他的發現,表明到早白堊紀時期,早期鳥類不僅在形態、大小和生態上出現了顯著的差異,而且在攝食適應方面也出現了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