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 Twitter 革命姍姍來遲

中國的 Twitter 一代人對抗“防火長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習近平被任命為中國新領導人僅僅兩個月後,“推特一代”似乎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中佔據了上風。手法笨拙的審查人員改寫了報紙《南方週末》的一篇社論,事先沒有通知編輯,甚至還設法添加了一個明顯的歷史錯誤。審查制度在中國是司空見慣的,尤其是對於像《南方週末》這樣的自由派期刊而言,但這一次編輯們卻怒火中燒。他們在國內流行的微博平臺新浪微博上公開指責,並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撤換省委宣傳部長。“網民”的聲音也加入進來,在網上發起簽名請願。抗議者出現在廣州街頭。

這一事件讓人聯想到“阿拉伯之春”,當時中東和北非的專制政權被部分受社交媒體啟發的叛亂推翻。事實上,廣州的抗議者設法從當局那裡獲得了讓步,據報道,當局允許該報在未來的運營中享有更大的自主權。這一事件標誌著國家當局處理線上和街頭抗議的方式出現了一種新的開放程度。一些觀察家表示,這可能預示著未來會出現更激烈的政治變革。然而,這不太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十多年來,中國執政的共產黨一直面臨著資訊科技(網際網路、部落格、社交媒體)興起的壓力。西方人傾向於將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視為反抗者與專制國家之間的戰鬥。然而,更準確地將中國的社交媒體革命視為一場太極式的較量——一場緩慢前進和戰術撤退的長期糾纏,其結果並非由幾次強有力的打擊決定。國家當局和好爭論的公民彷彿在跳一場半編排的戰爭之舞,不斷地調整他們的姿勢,以避免或吸收對手的力量,同時等待攻擊的有利時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賦予公民更多互動和組織權力的技術也賦予了中央和省級政府大量的權力來混淆視聽。為了遏制網際網路異議和抗議,中國積極審查網站。新的法規或鎮壓行動通常在新的線上抗議爆發後實施。2000年,當第一項監管電子公告板的政策生效時,情況就是如此。當粗暴的制裁未能遏制線上異議時,政府轉向了一種更為微妙的措施:在部落格社群中散佈匿名網路評論員,以宣傳黨的路線。官方新聞網站人民網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僅新浪微博上就有超過6萬個政府賬號處於活躍狀態。憑藉其龐大的資源,政府可以讓其網站傾瀉出大量資訊,以淹沒異議。

網民和活動人士透過發揮創造力來反擊。為了避免關鍵詞過濾,他們透過使用歷史典故、文字遊戲和類似的方法來討論敏感問題。有些人透過使用軟體和代理伺服器來訪問被遮蔽的網站,例如 Twitter。他們透過仔細衡量環境並抓住機會來適應、妥協、退卻或反擊。他們的人數正在上升。2010年12月,在中國4.57億網民中,有6300萬微博使用者。今天,超過3億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正在使用微博。

近年來,這種不斷上漲的線上異議浪潮迫使國家更多地承認線上表達意見的合法性。然而,《南方週末》事件更多地體現了反抗者和當局之間的較量,而不是一場即將爆發的革命。新浪微博悄悄收緊了監控和過濾。警察出現在廣州的抗議活動中,但沒有發生暴力事件,事件和平結束。沒有一位官員被解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