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煤炭消費量在2011年連續第12年激增,該國燃燒了23億噸排放碳的礦物,以執行發電廠、工業鍋爐和其他裝置,從而支援其經濟和人口增長。
在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的網站上釋出的一張簡單但引人注目的圖表中,描繪了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煤炭消費國的程序,超越了美國、印度和俄羅斯等競爭對手經濟體,以及日本和韓國等區域強國。
事實上,根據 EIA 的資料,2011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增加3.25億噸,佔全球當年增長總量的87%,估計為3.74億噸。該機構表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佔全球煤炭需求增長的82%,增幅達23億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EIA 在談到最新資料時表示:“中國現在佔全球煤炭消費量的 47%,幾乎與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的總和一樣多。”
消費量上升反映出自 2000 年以來中國發電量增長了 200% 以上,其中大部分新增電力來自燃煤發電廠。 從 2000 年到 2010 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平均為每年 9%,是全球煤炭消費增長率 4% 的兩倍多。 EIA 的資料顯示,如果將中國排除在外,在 2000-2010 年期間,世界其他地區的煤炭使用量平均僅增長 1%。
美國煤炭出口做出貢獻
儘管中國煤炭主要來自國內礦山,但 EIA 的資料顯示,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煤炭出貨量大幅增加,其中 2011 年至 2012 年的增幅高達 107%。 該機構的資料顯示,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煤炭從 2011 年的 400 萬噸激增至去年的 830 萬噸。 只有阿根廷和奧地利在美國煤炭出貨量的百分比增幅方面超過了中國,但數量要小得多。
美國國家礦業協會(NMA)本週預測,2013年美國煤炭出口總量應約為 1.11 億噸,比去年下降 10%。 但 NMA 表示,發電用動力煤和鍊鋼用冶金煤在中國、印度和其他快速增長的國家的需求應保持強勁。
NMA 執行董事 Hal Quinn 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行業觀察家和能源記者週一會議上解釋說:“這真是一個全球性的故事,從全球意義上講,當我們縱觀世界時,我們看到發展中經濟體佔了四分之三的經濟增長。”
Quinn 說,除了煤炭外,美國鐵礦石產量還應受益於新的和正在進行的建設專案以及中國(世界最大的鐵礦石買家和世界賤金屬 40% 的購買者)的支出刺激。
美國對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的煤炭出口增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計劃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新建和擴建的太平洋煤炭出口碼頭(ClimateWire,1 月 17 日)。
這些努力被認為是擴大美國全球煤炭市場份額的關鍵,但受到了政治和環境方面的反對,包括一些團體認為中國對煤炭的貪婪燃燒將加劇氣候變化。
世界範圍內的使用增長“不是好訊息”
根據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 (IEA) 的資料,中國在全球煤炭消費中所佔的份額是美國石油需求量的兩倍多。 中國煤炭運輸和經銷協會的資料顯示,去年中國既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37 億公噸),又是世界最大的外國煤炭買家,進口量估計為 2.7 億噸。
IEA 在上個月釋出的最新全球煤炭需求預測中表示,到 2017 年,煤炭將接近超越石油成為世界領先的能源,除美國以外的每個地區都將更加依賴這種碳密集型能源。
IEA 指出,事實上,到 2017 年,世界每年將比今天多燃燒約 12 億噸煤炭——相當於俄羅斯和美國目前的煤炭消費量之和。
IEA 執行董事瑪麗亞·範德·霍文在 12 月為《赫芬頓郵報》撰寫的一篇評論中,將全球煤炭消費的加速步伐描述為“令人不安的悖論”,因為國際社會正在努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許多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化與燃燒煤炭導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積聚有關。
她寫道:“在某種程度上,負擔得起的煤炭使新興經濟體的數億人能夠享受到工業化世界很久以前就開始習以為常的便利,因此,煤炭的擴散是一種福祉。 然而,對於一個越來越關注其排放到大氣中的碳量的社會來說,煤炭燃燒的激增並不是好訊息。”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