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國科學家開始分析45年來首次從月球帶回的新樣本——這些樣本可能重置不僅是月球年代學的時間軸,還有整個太陽系行星天體演化的時間軸。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渴望一睹為快。
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其返回艙於去年12月抵達地球,從月球近地面西北角的風暴洋採集了約1.7公斤的岩石和土壤。軌道影像顯示,那裡的月殼大約形成於15億年前。但這種相對年輕的年齡與計算機模型相矛盾,後者表明,像月球這樣的小天體到那時應該已經失去了其形成時殘留的內部熱量——火山活動和月殼發育所需的熱量。
由於缺乏來自該區域的樣本,科學家們透過計算撞擊坑來估計其表面年齡:他們推斷,較老的表面比年輕的表面會留下更多的疤痕。這種技術可以擴充套件到任何固態行星天體。美國和蘇聯的任務在1969年至1976年間從月球赤道、東北和北部地區採集的樣本表明,這些表面有30億至40億年的歷史。“阿波羅樣本就像撞擊坑計數模型的地面實況,”休斯頓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地貌學家朱莉·斯托帕爾說。但早期的樣本只涵蓋了那些較老的區域:“大約在30億到10億年前之間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都沒有樣本。”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新樣本被證明比撞擊坑計數模型預測的更年輕,“這意味著我們整個月球年代學都需要修正。這非常根本,”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吉姆·海德說。其他測量,例如放射性,可能有助於解釋月球火山延長的活動時間。瞭解這段歷史不僅是瞭解月球演化的關鍵;它還有助於確定水星、火星、地球和其他天體的年代。
中國研究人員提交樣本請求的六個月期限將在7月或8月結束——海德說,中國的政策是未來將向國際研究團隊開放分配。具有十年曆史的沃爾夫條款實際上禁止美國宇航局支援的實體與中國合作。但也有例外情況,其他機構(包括國家科學基金會)不受國會規則的約束。
海德本人希望看到美國和中國進行阿波羅-嫦娥五號樣本交換。“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說,“我們將能夠進行一些這類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