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CAS)釋出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月球地質圖。《月球地質圖集》由 100 多名研究人員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編制而成,揭示了總共 12,341 個隕石坑、81 個盆地和 17 種岩石型別,以及有關月球表面的其他基本地質資訊。這些地圖以 1:2,500,000 的空前比例製作而成。
北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學家羅斯·米切爾說:“地質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從檢視地質圖開始。” 他說,新的月球地圖集“確實是全世界的資源”。
中國科學院還發布了一本名為《月球地質圖集地圖分幅》的書籍,其中包含 30 個扇形圖,這些扇形圖共同構成了整個月球的視覺化呈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貴陽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地球化學家、該專案聯合負責人劉建忠說,現有的月球地圖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他說:“美國地質調查局利用阿波羅任務的資料製作了許多月球地質圖,包括比例為 1:5,000,000 的全球地圖以及一些著陸點附近的區域性、更高精度的地圖。” “自那時以來,我們對月球的瞭解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地圖已無法滿足未來月球研究和探索的需求。”
中國將利用這些地圖來支援其月球雄心,劉建忠表示,這些地圖將有助於其他國家開展自己的月球任務。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 三個航天器 發射升空,目標是月球,5 月,中國計劃傳送一個航天器從月球背面採集岩石。
有了更新後的地圖集,科學家們將能夠更好地瞭解月球的歷史,評估潛在的月球資源並進行比較地質研究。劉建忠說,它還將為未來任務的地點選擇提供資訊,包括在哪裡建立月球研究基地。
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卡羅琳·範德博格特說,中國同事在編纂新地圖集方面所做的工作量令她印象深刻。
她說:“我們期待能夠以非常詳細的方式與地圖互動。”
超凡脫俗的製圖
該地圖集有中文和英文版本,是利用中國的探月計劃,特別是嫦娥一號任務的資料編制而成,該任務於 2007 年至 2009 年間從軌道上對月球表面進行了勘測,劉建忠說。他說:“嫦娥一號的相機對月球地形和地質結構進行了觀測,而其干涉成像光譜儀在識別不同岩石型別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3 年和 2019 年,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著陸器任務在月球表面進行的觀測,有助於驗證嫦娥一號資料的準確性。地圖集團隊還使用了來自諸如 NASA 發射的重力恢復和內部實驗室 (GRAIL) 和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以及印度月船 1 號探測器等任務的資料。“一些觀測結果與嫦娥任務高度互補。例如,GRAIL 的資料幫助我們識別了月球表面上的所有深層裂縫,”劉建忠說。
中國研究人員在 2012 年開始編制地圖,當時他們正在尋找在月球上探索的下一個目標。中國正與俄羅斯以及十幾個其他國家和組織合作,領導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該科研站計劃於 21 世紀 30 年代中期在月球南極建成,用於科學探索和資源開發。
米切爾說:“為月球科學做出貢獻是中國在未來幾十年中發揮其作為科學強國潛在作用的一種深刻方式。”
劉建忠說,他的團隊已經開始努力提高地圖的解析度,並將根據科學和工程需求製作更高精度的區域地圖。與此同時,完整的地圖集已整合到一個名為“數字月球”的雲平臺中,最終將向國際研究界開放。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4 年 4 月 25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