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或將很快發射

這個八噸重的實驗原型機被設計為中國未來空間站計劃所需技術的試驗平臺

來自北京的訊息稱,中國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可能比預期更快發射,或許在本月底就會升入太空。

據關注中國航天的科學家聯盟(UCS)高階分析師兼中國專案經理格雷戈裡·庫拉基稱,情況可能如此。 天宮一號(中文意為“天上的宮殿一號”)並非中國真正的空間站,也不會成為計劃中的中國空間站的一部分,他說。

相反,這個8噸重的實驗原型機被設計為中國未來空間站計劃所需技術的試驗平臺,包括對接技術。 [圖片:中國的第一個空間站]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此來支援我們。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未來兩年內,中國預計將發射三次任務前往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 第三次(可能還有第二次)任務預計將搭載中國宇航員在地球軌道上的設施中生活和工作。

庫拉基觀察到,中國的天宮一號重達8噸,比1973年發射的80噸美國天空實驗室,甚至是1986年發射的22噸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小得多。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重量已增長到450噸。

展望未來,中國目前計劃在2020年代初完成其70噸的空間站。

“巧合的是,這大約是國際空間站計劃退役的時間。如果這兩件事都發生,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事實上的新國際空間站,”庫拉基在最近一篇釋出在UCS“核相關”網站上的文章中解釋說。

中國的太空雄心
中國在空間站建設方面的大力推進會產生什麼連鎖反應? 結果證明這可能有點像羅夏墨跡測驗。
一些觀察家認為,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策略,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是為了成為一個世界戰略強國,而不僅僅是一個區域強國。

事實上,一些觀察家說,太空對中國來說是他們正在拼湊的拼圖中的一塊——一塊重要的一塊,但只是一塊。 其他人認為,當拼圖完成時,中國將在太空領域位居世界第一,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名列第二。

然而,其他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天宮一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在太空實力方面的一個小小的提升。 還有人認為,中國在地球軌道上的立足點具有軍事意義。 那些認為美中太空合作的新視窗的專家反駁了這一觀點。

“一些國會議員可能會試圖利用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的進展來批評奧巴馬政府的太空政策。 一些美國國防分析人士可能會聲稱,這個軌道上的太空實驗室具有軍事目的,”UCS的庫拉基說。

但實際上,庫拉基告訴SPACE.com,天宮一號只是沿著美國和蘇聯幾十年前走過的道路邁出的一小步。

“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發現將人送入太空的任何實際軍事優勢。 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劃是出於軍事目標的追求,但即使是這樣,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士也已經知道這是徒勞的,”庫拉基說。

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展
天宮一號的發射是中國緩慢但不斷前進的載人航天計劃中的又一個適度進步。 [中國首個空間站如何運作(資訊圖)]

這是約翰·洛格斯頓的觀點,他是著名的太空政策專家,也是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太空政策研究所的政治學和國際事務名譽教授。

洛格斯頓說,中國的太空艙將為獲得交會對接能力提供目標。 他說,這樣做有點模仿了美國宇航局在45年前的雙座雙子座計劃期間所做的事情——利用阿金納目標來磨練駕駛技能。

“但是,雖然所有雙子座的交會嘗試都是由機載宇航員控制的,但中國人首先嚐試在神舟八號飛船上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進行對接。 如果中國成功展示了自動交會對接,那將是一項重大成就,”洛格斯頓說。

與阿金納不同,天宮一號也是一個類似於1970年代和1980年代蘇聯禮炮號空間站的小型加壓艙,並且計劃在神舟九號和十號任務期間接待至少兩個乘員組進行為期數週的停留。

“因此,這也是中國計劃在十年後建立更大的空間站的第一步,”洛格斯頓說。“因此,雖然天宮一號是中國在實現全面的載人航天能力的計劃中邁出的有意義的一步,但它並沒有對美國在軌道能力方面的領導地位構成威脅。”

“那又怎麼樣”因素
鑑於中國太空計劃中的一個新里程碑,如何最好地衡量這對美國可能意味著什麼?

羅德島州紐波特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研究教授瓊·約翰遜-弗里斯說,這是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

約翰遜-弗里斯說:“坦率地說,我認為這在美國的影響不會很大,除了通常的核心太空愛好者和支持者之外。” “由於美國經濟正處於這種狀態,人們擔心工作和401(k),而且人們認為國會更關注政治而不是解決問題……我不認為中國在太空領域所做的事情會在那些可能對美國太空計劃產生影響的人中留下印象或產生太大影響。”

約翰遜-弗里斯補充說:“另一個問題是,太空支持者希望它產生什麼影響?支援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啟動一項新的探索計劃?加快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美國宇航局的優先事項是什麼?”

強大的政治訊號
華盛頓特區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程迪恩建議,關於中國天宮一號即將發射,有幾個要點需要考慮。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在開發對接技術,反過來,這意味著對推進器等的精確控制,這具有明顯的軍事/反衛星意義,”程說。

程說,從政治角度來看,將天宮一號發射到地球軌道是另一個提醒,即中國打算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一個太空參與者,包括載人航天領域。

正如中國海軍航母在他們批評美國在國防上花費過多之後不久就發射了一樣,在美太空梭計劃結束的同時開展天宮/神舟八號任務“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治訊號,表明中國正在崛起,而美國正在衰落”,程說。

亞洲太空競賽正在進行中?
程繼續說道,另一個反映是中國空間站計劃將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亞洲內部的太空競爭。 透過發射類似天空實驗室的飛行器——即使它小得多——中國仍然將為在太空領域的亞洲人創造紀錄,他說。

“在某種程度上,這將突顯出中國在印度和日本之前的領先程度。 這將疊加在他們之間持續的緊張關係之上:北京-東京(去年的尖閣/釣魚島事件)和北京-新德里(關於邊界劃定的持續緊張關係),”程說。

程指出,由於新德里表示對反衛星能力感興趣,北京維持人員在太空的能力以及相關的軍事技術優勢——更不用說他們天鏈資料中繼衛星網路的擴充套件,該網路名義上是載人空間遙測所需的——將是中國在太空領域超越印度的標誌。

程的預測是:“我認為,未來十年,取決於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很可能會看到亞洲太空競爭的升溫。”

太空競賽的回憶
有些人渴望重溫1960年代式的“太空競賽”——這次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這種情況可能會激發美國的太空精神。

史密森尼學會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太空歷史部的資深策展人羅傑·勞尼烏斯認為,這個想法似乎行不通。

勞尼烏斯說,自2003年以來,中國只執行了三次載人飛行任務,“而且我沒有看到任何激進的計劃,儘管媒體上有一些關於中國載人登月任務可能性的報道。 我認為,這有多真實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勞尼烏斯認為,如果沒有中國方面的認真努力,美國領導人不會太擔心增加美國對載人航天的資助。

“當然,話雖如此,如果中國登陸月球,去到靜海基地,拿起我們的國旗,把它帶回來並在eBay上出售,我想美國人會非常興奮,”勞尼烏斯說。

勞尼烏斯說,中國作為一個太空強國的崛起似乎存在“巨大的機遇”,也存在一些“真正的擔憂”。

“機遇來自於一個能力越來越強的中國,它可以加入到國際努力中,在地球軌道上建立橋頭堡,並將人類的存在擴充套件到近地軌道之外。 當我們考慮探索和利用太空充滿希望和和平的未來時,合作的可能性令人興奮,”勞尼烏斯說。

“當然,另一方面是太空技術的國家安全方面,”他說。“中國日益增長的能力使美國國家安全領導人感到不安。”

立即投票!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飛船
世界飛船:人類太空飛行50週年
7天內7次火箭發射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版權所有。

Leonard David is author of Moon Rush: The New Space Race (National Geographic, 2019) and Mars: Our Future on the Red Planet (National Geographic, 2016). He has been reporting on the space industry for more than five decades.

More by Leonard David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